7月初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开始让美国感到不安。与此同时,美国在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中表现出了鲜有的灵活与耐心,大有回归克林顿时期美朝关系的架势。综观美国的中亚和东亚政策态势,布什政府的新保守主义节奏似乎开始放慢了。
美军能否撤出中亚驻军,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撤出?这不是一个
简单问题。因为,美借反恐之名实现了其进驻中亚这个世界岛的“百年梦想”,保证军事存在与随时进驻的能力,并利用中亚的跳板作用辐射南亚、中东,不仅关系到布什政府的“大中亚”与“大中东”战略的成败,更是涉及到巩固对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战略对手的竞争优势问题。看来,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精神的压力下,美国需要新的继续存在的理由。
当然,阿斯塔纳峰会是标志性的。在经历“颜色革命”冲击后,中亚有关国家开始从支持美国的反恐战略转向各自的根本性问题———政权,对美国移植民主的做法开始说“不”。但是,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决定了平衡外交的基本格局不会变,打击对世俗政权构成威胁的极端宗教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的基本走向不会变。在各国现有军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合作反恐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同时,军事存在也为美国在该地区有关国家巩固所谓的民主提供了附加条件。因此说,美国可能放慢了节奏,但目标不会改变。
在笔者看来,阿斯塔纳峰会的最大成果,是各成员国、尤其是中亚地区国家厘清了“9·11”以来模糊不清的战略选择问题。在目前的国际及地区局势下,这一问题已不能等同于是亲美还是亲俄问题。这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民主改造的国家的政治精英尚需要时间进行利益磨合,巩固稳定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这一艰巨任务;同时,历来敢于向美国展示独立性的印度、伊朗等国作为观察员出席峰会,预示着上海合作组织有望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跨地区组织,南亚、中亚与中东已经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利益融合迹象。大棋局参与者的增多,以及美国自身政策的失误,都将迫使美国调整其地区战略,放慢节奏。但是,节奏的放慢往往意味着重大的结构性调整的出台。
再看看东亚格局。实际上,朝核危机所反映出来的3个实质性问题并未改变,即:朝鲜政权问题、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问题和朝鲜半岛统一模式问题。当然,从新保守主义的角度来推断,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朝核危机仍将主要集中在第一层面上,美国代表团表现出来的耐心,或许是从欧洲的恐怖事件中吸取了教训。
当前,东亚的不确定性超出了中亚。或许,美国人的节奏是放慢了,但究竟转向哪个方向,还需要看看。这或许是个机遇,而抓住这一机遇,建立与美国稳定、可预测的战略关系,实现真正的共赢局面,还需要我们更谨慎些、更耐心些。作者: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