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全民创城、全民受益”的原则,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造安居乐业环境,使创城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我市加快缩小南北差距步伐,今年对北部城区杭州
路、大沙路、四流北路等一批道路进行了整修,对郑州路河、杭州路河、大村河等一批河道进行了整治。投资8000万元改造1300处背街小巷,使北部城区的面貌明显改善。实施的“平改坡”工程提升了城市环境面貌。同时,我市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通过廉租房、补贴、核减等形式,使1871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得到保障。
为做好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我市构建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实现了应保尽保。为缓解“就医难”、“就业难”、“子女上学难”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市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其中,免除了2万多名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3599万元。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普遍开展了“三访谈”活动,在社区居委会设立“民情室”,不断完善社区居民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医疗站、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健身路径等设施,建立了“阳光捐赠救助超市”,低保对象持“阳光救助卡”可按需挑选社会捐助的生活用品,形成了“捐赠、变卖、救助”一体的新模式。近年来,我市文教卫生事业支出始终居全省首位,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市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市图书馆和群众艺术馆都成为国家一级馆,七区均达到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有130多个,周周都有绚丽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今年市区两级政府又投入2300万元,改造、扩建了100处社区文化中心,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行动。此外,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数字电视建设,目前用户达到35万户,数字电视成为传播文明、服务百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