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成 日常生活中,只要留意一下,便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从举止、动作、言谈到思路,往往都各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形成于各自不同的阶层、家庭、环境、职业,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教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习惯既与阶层、家庭、环境、职业等相关
,也就分出了好习惯、坏习惯和不好不坏的习惯。有的习惯无碍于社会,有的习惯却有害于自己。 按一般规律,许多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因而根深蒂固,有人到老也改不了。比如走路的姿势、吃饭拿筷的方式,出言吐语的雅俗及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等。出身在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知道生活的艰难,吃苦耐劳精神特好,习惯于抢着干苦活、累活、脏活。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宠坏了的“小皇帝”,则必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油瓶倒了也不会去扶。一些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干部,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不论公事私事,都会掂量一下,抠得紧紧巴巴,决计不会大手大脚。即便有的当了大官,也不会去追求奢侈豪华的高消费(当然那些被糖衣炮弹打倒的除外)。不是不会,是不习惯。
不同的职业,也会养成不同的习惯。记者跟人交谈总爱刨根问底,护士走路都十分轻盈,跟班的习惯于唯唯诺诺,而那些一掷万金的大款,则总表现得财大气粗。过去某些官气十足的干部则遇事习惯“研究研究”,成了口头禅,退休以后在家也脱口而出,闹出许多笑话。
有许多习惯源于风俗。我们常爱把风俗和习惯连在一起,称之风俗习惯。风俗沿袭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习惯了迷信,就会麻木不仁再也不去追求自我人生价值;习惯了靠天,就会懦弱自卑再也不想去改变现实;习惯了认命,就会俯首贴耳相信一切遭遇均属命中注定。受了天灾,习惯求菩萨保佑,祈神驱鬼;遭了人祸,习惯信老天惩罚,在劫难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今天某些人又“习惯”了看病必送红包,上学必交赞助,签约必在豪宴上,求官更得先“孝敬”……在某些人眼里似乎已是约定俗成的惯性,不然办不成事,这实在是对社会风气的污染。听听一些民谚:“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在矮檐下,谁能不低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轻抛一片心”等等,都是旧年间传下来的陋习的投影,无不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习惯既是长期形成,难道不可改变吗?可以。习惯受精神的支配,精神则受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新的习惯逐渐代替了旧习惯,求医治病代替了烧香拜佛;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人们开始习惯了用法律保护自己;民主制度的完善,人们渐渐习惯了应用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揭发贪赃枉法的腐败分子……
习惯形成于后天而不是本能,习惯形成于潜移默化而非立竿见影。
一些落马的贪官变质之前也曾有过抱负,因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终至权力膨胀,欲壑难填,从小贪开始,伸手伸习惯了,习以为常了,终成大贪,变成阶下囚。
要提高我们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尤其国家公务员,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就必须真心诚意心甘情愿俯下身来,像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一样习惯于“甘为孺子牛”,因而一刻也不能松懈思想品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造旧俗,树立新风。
社会进步了,人们许多新的观念派生出的新的习惯,也定会随之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