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交通部《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修车有了保质期、不签维修合格证可以拒交费、换下的配件交给车主。面对这些利好消息,广大车主欣喜不已,但一些专业人士却“谨慎乐观”,认为“这连屡修不好的问题都不一定能治得了,对于那些维修中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汽修黑店的不法行为更是无能为力”。
“要知道汽修黑店到底有多黑,其实任你想都不一定能想到。除了配件以次充好、小病大修、漫天要价、保修期内以拖为上、蒙弊车主等,还有往机油里放白糖、往防冻液里撒盐、用火碱清洗发动机等损招。当然,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逼着车主再来修、逼着车主自费换件,以赚取高额利润。”某4S店售后经理语出惊人。
至于包括4S店在内的一些汽修点,小病大修,漫天要价、修这损那之类的事更是时有发生。比如,消费者李先生有辆东风雪铁龙赛纳车,一直用着不错,不料前不久到一4S店修过一次喇叭之后,麻烦就找上了头。先是修好喇叭却修坏了空调,修好空调未等出门又发现电动门窗降不下来、喇叭按不动,仪表盘被拆开后因螺丝未上紧也咯噔作响。而一位帕萨特车主告诉记者,一次与一位懂维修的朋友去4S店换空调冷却扇,等了半天没修好,到车间一看,见维修工把水箱、保险杠、大灯等拆下来一大堆,算了算,工时费400多元。但朋友当场表示,这样的小毛病根本用不着动那么多件,费那么多事。据他透露,在不少维修小店,能一小时修好的故障,他们至少会说两三个小时,有时修好后故意等一两天再叫车主提车的事也很常见,目的是让车主认为故障复杂,好开口要高价。
据了解,除了车商主观上为多挣钱故意坑骗消费者,客观上,像修这损那、屡修不好、小修大整等问题,还有些是由于当前维修技术人员普遍缺乏造成的。调查表明,目前在一些维修点,学徒工、实习生唱起了主角。汽修行业内人才短缺已成为当前极为突出的问题。
此次汽修规定出台后,一些深知维修业底细的专业人士并不特别叫好。因为维修保质期主要是对应同一故障屡修不好的情形,但是符合这一情形的毕竟只是少数。首先,对于使用假配件、小病大修、漫天要价、修这损那故意增加维修量的事,这一规定根本不起作用。再退一步说,既使是同一故障在维修不久就旧病复发,但眼下汽修点在小修或换件时普遍不主动给消费者做维修记录,加之汽修规定对此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即使屡修不好,消费者也无从维权。
“所以,在当前汽车厂商服务不到位、技术不到位、法规缺乏的情况下,消费者要想不受骗、不花冤枉钱还必须得自己瞪起眼来,时时提防受骗。”省消协投诉中心有关人士特地提醒消费者。为此,他们特别总结了以下“三点”:首先,在买车时,对有疑点、不对劲的车,哪怕其再热门,宁肯不提也不要迁就;其次,对保修期内发现的问题,要坚持让对方彻底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如对方推拖不修、屡修不好并不记录,应当场投诉,哪怕投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少投诉本身可成为今后告对方不作为和存在质量问题的有效证明;再次,买车时既要慎重考虑车价也要看零配件价格等使用成本,修车保养时既要讲究方便也要考虑代理商信誉,对那些经常被媒体曝光的车商要心中有数。(记者
李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