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商业楼,琳琅满目的营业网点,赫然醒目的经营牌,整齐而富有时代气息的居民楼……置身这片洋溢着文明富足的地方,你感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商业氛围,还有那如缕缕春风般温柔拂面的文化气息。 这里就是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河头源村。
&nbs
p;河头源村位于胶州市城区西南部。现有村民205户,农业人口713人,聚集着10家外资企业和8家私营企业,200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40元。村庄每年可支配收入都在300万元以上,连续8年跨入胶州市“十强村庄”行列。先后获得青岛市“五个好”先进党支部、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卫生村庄、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青岛市文明社区等称号。 “五步连环棋”
历史上的河头源村,不显山,不露水,多年来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没有过惊人之举。直到90年代初期,河头源村村民依然过着依靠种地养家糊口,凭养猪养鸡挣几个零花钱的平淡日子。1992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河头源村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精心运筹了“五步连环棋”。
第一步,按照村企分开原则,对集体企业全部改制。改制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迅速膨胀,无一亏损,效益转好,在良性循环运作中实现滚动发展。第二步,鼓励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建设面积107亩的工业园,投资200余万元拓宽、硬化道路,不到1年时间,融资近千万元,使全村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第三步,广招人才,以“才”生财。在用足用活人才上做文章,积极吸引外地人才携带资金、技术、项目到本村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规定凡是外来投资者村里给予落户,安排住房,优先安排子女就业、入托、入学,头3年免交管理费。第四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先后招来了一批批国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建厂。第五步,开发房地产,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1993年开发建设了10栋二层居民楼,建筑总面积1.2万平方米,增加收入100多万元。1996年和1997年建设居民楼10幢1.3万平方米,向国家上缴税款300多万元。
环环入扣的五步妙棋,使他们迈出了告别贫困、走向富裕的关键步伐,之后河头源村一年一个跃升,经济发展逐渐驶入了快车道。
河头源村采取“土地生金,不断投入,滚动发展”的模式,自己建厂房,自己开发,自己招商引资,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壮大了经济实力。截至2004年底,河头源村基础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600万元,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今年,他们抢抓旧城改造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大好机遇,创造性地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协调,争取支持,新开工建设10000平方米的教师新村开发项目和40000平方米的老村改造项目。
三个“第一”
建起了胶州市第一家村级工业园区,胶州市第一家到异地建园的村庄,开发建设胶州市第一处管理规范的居民小区……河头源村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创造出胶州市三个“第一”的神话,令人刮目。
1996年,当多数村庄在招商引资面前一筹莫展的时候,富有活力的河头源村人另辟蹊径,在外界的唏嘘声中,大手笔规划建设了胶州市第一家村级工业园。工业园建起后,大大小小的内资、外资、私营项目纷至沓来,不仅迅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河头源村还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建设通用厂房14000平方米,为本村招商引资储足了空间。截止目前,他们累计合同利用外资5300万美元,仅租赁费每年就增加集体纯收入上百万元。
随着招商引资的发展,河头源村面临着既有园区已被项目填满、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严峻现实。但擅长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河头源村人没有为这一瓶颈束缚住手脚,他们积极创新思维,大胆实践,成功地运作了异地建园这一崭新模式。1998年,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到附近的南卧龙村购买了55亩土地,建起了工业园。现在,该工业园每年可为他们带来100余万元的财政收入。
“第一也好,跟人学也好,发展的目的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河头源村的“当家人”张敬业告诉笔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后,河头源村“两委”将怎样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待遇放在了工作的重点。他们恪守为民之责,心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千方百计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让村民从感受到党组织贴心的温暖。1998年,他们从村集体收入中拨出专门资金,规划建设胶州市第一家村级管理规范的居民小区———河头源小区,及早地过上了城里人生活的村民高兴地说,“俺们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托村‘两委’的福”。
一个农村“小城市”
清晨,沐浴着夏日的第一缕阳光,笔者走进河头源村看到,健身房里,各类健身器械前,脸上爬满笑意的村民映着朝阳,尽情享受着美满幸福的新生活。一处设有会议室、电教室、文体室、图书室等学习、娱乐场所的综合大楼下,几位早出的农民正开着豪华舒适的小汽车,驶上宽阔的柏油路。在河头源社区,绿草坪、花坛、喷泉错落有致,精美石雕点缀其间。
到河头源村的人无不感慨地说,现在的河头源,说是个村,其实是一个春色满园、别具特色的农村“小城市”。
河头源村党支部书记张敬业告诉我们,河头源村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更为和谐的社区环境,使村民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自建起第一幢楼后,他们就不断加强村庄环境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硬化小区街道3000平方米,道路硬化率100%;村内实现高标准绿化、美化,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投资40万元建设了小区中心活动广场、街心公园,种植花木,铺设绿地,增设了健身器械及各种修仙设施供群众锻炼娱乐;投资7万元进行高标准的绿化、亮化,增添了大型射灯14组,路灯17套,螺旋景观灯3座,小区内整个晚上灯火通明,美观漂亮。
为给广大村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们以创建青岛市文明社区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平安村庄”创建活动,加强了社区联防队、义务服务队灯综治组织建设,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投资20万元安装了红外线电子保安系统,配备摄像探头组,实现24小时全天候电子监控,无一处盲区、死角。他们还加强了小区物业管理,对小区内人员、车辆事项出入登记证、卡制度,实现微机化管理。河头源小区被授予青岛市优秀示范小区称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河头源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深谙此理。他们投资180万元建起了青岛市级示范的幼儿园,为孩子减免80%的入托费,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报销了学费和医疗费,为独生子女上交了备用金保险。
在村民舒眉头、展笑颜的时候,为了让老人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村“两委”一班人决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定补720元的生活补助。除常规性每年拿出一笔钱来慰问老党员、老兵、五保户,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外,全部减免了公益事业金和义务工,每年用于村公益事业达70万元,村民对此赞不绝口。
如今,河头源村民心顺、村风正,村民文明相处、遵纪守法、敬老爱幼、争做奉献,陈规陋习、低级趣味的现象销声匿迹。全村政通人和,无上访,无重大刑事案件,处处洋溢着现代农村都市生活的气息。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傲立潮头舞动彩练者,是正在阔步前进的河头源人。(梁学勇张金莹范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