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8月2日电(记者 张荣大)8月1日,青岛出版艺术馆举办虞小风指画展,对习惯于笔墨画展的人们,仿佛感受到吹来了一股清爽的新风。
开幕式刚刚结束,众人没有马上参观画展,而是聚集到大厅中摆放的画案前,想首先一睹虞小风一展神手,领略指画的奇妙。只见虞小风将右手伸向水桶中蘸水,然后
又在砚台上蘸墨,灵活自如地利用指尖、指头、指侧、指背(以取代毛笔的中锋、偏锋、侧锋、破锋)
各部位的特殊性能,点、勾、挑、划、擦、染,一幅雄鹰图跃然宣纸上,引来众口称赞。
指画又称指墨画、指画、指头画,画家不假毛笔等工具直接用手指、手掌乃至手臂蘸墨(颜料)
作画。中国手指画的历史悠久,比较多的人认为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清朝,但新中国成立前后却不景气,全国只有潘天寿、虞一风等少数几位画家,对中国手指画有所研究,并创作了一些手指画。
虞小风的父亲虞一风,号四明一风,幼年即师从1900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得主杭州名画家王鹿春先生学习中国画,与吴茀之、诸乐三过从甚密,从而打不了扎实的艺术功底,28岁时弃笔从指,潜心致力于指画的研究与推广,他对中国指画的发展贡献较大。
原名楚人的虞小风,1949年12月出生于福建龙岩,祖籍浙江镇海,事业发展在湖北武汉。他自幼随父学画,从1986年开始继承父志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指画艺术呕心沥血。他组建了中国手指画研究会,有会员千余人,创办了《中国手指画报》、中华指墨网站,出版有《中国手指画百家作品集》、《现代中国指墨大观》、《中国指墨》(50万字图典)等12部大型画册和专集,曾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宜兴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等主持了十一届全国指书、指画大展,并出访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他从第一届开始已连任七届中国指画研究会会长,为挽救和发展自清代后濒于失传的指墨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指画家虞小风对指墨艺术的酷爱、追求、创新,受到业内的好评。新世纪开始,他就自行驾车奔波于全国各地,宣传指画,传授指画,举办指画展,他的“文化下乡世纪行”专题车已行程10万多公里。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向当地的慈善机构捐赠自己的精品力作,因此获得了“慈善先生”、“爱心书画家”的美称。
观赏虞小风的松、鹰、荷指画,令人称道。他指下的雄鹰,或振翮翱翔长空,或雄踞于苍松巨岩,或搏击风浪,或聚集于苍茫山水之间,都透射于一股勃勃英气。百米长卷《百松图》,巨幅指画《松鹰图》、《荷殇》等,其用指似铁划银勾,力透纸背,构图气势磅礴、雄浑奇崛,用墨甘畅淋漓,有独到之妙。
虞小风这样诠释自己的指画人生:“松傲霜且宁折不弯,代表我的人生;鹰坚强而志存高远,是我的自身写照。”他与众不同偏爱凋谢的荷花,肺腑之言是“每一个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去经历一种过程,那过程是完美是残缺都不重要,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没有谁在事业上会一番风顺,那过程就像‘残荷’
一样,花开花落,留下了累累果实,也就留下了来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