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45%的村民支持大学生做村干部,明确反对的比例仅仅是2%。应该说大学生做村干部,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更多村民期望这个计划能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河南大学
乔艳辉/图
有37%的大学生干部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图为一位大学生村官在接受调查。河南大学
乔艳辉/图
核心提示: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尝试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批批青年学子纷纷走向农村基层,希望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民、农村、农业的现状。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高校的学生组成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调查组,走进了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的地点之一———河南省平顶山市辖区汝州市,调查了解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基层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和真实想法。
两年招募445名大学生村官
2005年7月,平顶山汝州市骑岭乡小陈村。
“农民真的很苦,我来自农村,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参加“大学生村干部计划”调查的河南大学学生房华凤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很多农民都希望致富,可是不少人都没有勇气自己想办法致富,他们在‘等、碰、靠’,等着别人来帮他们致富,希望碰到好的运气发家,盼着上级干部为他们带来致富经。而且,这种思想在不少农民身上都存在。”
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凯博士说,促进农村的发展除了靠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资源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人才的投入。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科技、教育尤其是人才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被社会关注。大学生村干部的产生存在两大背景,一是农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知识水平低,观念落后;二是许多地方大中专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汝州市从2003年10月份开始招募大学生村干部,目前有445名大学生村干部。至此,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全面启动,以求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汝州市隶属平顶山市,辖临汝、小屯、寄料、温泉4镇,王寨、夏店、焦村、蟒川、杨楼、庙下、陵头、骑岭、尚庄、大峪、纸坊11个乡,446个行政村(街),共有7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2万人。截止到2005年7月5日,汝州市445名大学生村干部,除19名被分配到城区19个居委会外,其余426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分配到15个乡镇的426个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年龄在30岁以下的达到了79%。其中,30%是近两三年毕业的学生。
24%村官反映压力大
在调查中,大学生干部反映工作困难压力大的占到了24%。参与调查的河南大学学生组长王颖哲分析说:“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专业和学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欠缺。部分大学生和农村没有任何的专业联系,只是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对在农村工作欠缺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储备。”在汝州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仅占4%。由于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来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思路。
在骑岭乡小陈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卢克文对此并不否认:“我之所以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可能是和具有畜牧专业的学历背景有关,尽管我目前吸引不到资金,但我的专业背景和养殖经历使我的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农业大学的齐卿卿认为,多数农民以种地或养殖为主要收入,他们渴求知识、渴求技术,更多的希望村干部能为他们带来农业的信息与技术。
37%村官愿扎根农村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2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在解决困扰国家发展的三农问题,50%的人认为是给大学生创造接近农村的机会,解决大学生就业。
同时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烦恼和说不清楚的占17%;16%的人表示满意,40%的已经习惯,27%的人在适应。对于工作,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对农村的发展、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感觉一般的也达到了42%,至于一点作用和没什么作用的则分别是7%和5%。对于村官工作,只有5%的人后悔了当初的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则达到了88%。
孙凯博士说:“调查数据显示着,担任农村村官工作对这些大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工作他们都显得比较自信,这应该是和他们的教育背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信息严重缺乏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的优势在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宽阔和容易接受新事物上。”
河南大学的学生乔艳辉说:“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村官有向上谋求发展的考虑。当地也出台了对在基层工作优秀的,在未来选拔公务员时优先考虑的政策。只有37%的人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还有少部分将选择回原单位或考研。”
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学教师康绍霞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都有过就业的经历,他们之所以选择当村官,大多是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曾经的工作经历使他们作出一个选择:就业是最重要的。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我国今后农村基层工作发展的一个趋势,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吸引大学生的热情参与。农村工作艰苦,克服困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所能解决的。吸收有农业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到广大的农村去,配以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才能做到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收入低为首要困难
收入低、村里矛盾复杂、工作不好做是大学生村干部提到的三项主要困难。
7月30日下午,一位在汝州市庙下乡担任村主任助理、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对记者说:“如果对比当地的工资水平,我们的工资不算低,但是为村子里面办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垫钱。再说我们的家又不在当地,开销要更多,现在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花。”
目前,汝州市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是大专生474元,本科生499元。家在本市的有100元交通补助,跨市的150元。这些钱,政府从财政拨款或者原单位足额及时发放。在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期望能得到800元以上的工资,如果算上交通补助,工资达到900元以上。
“对于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人来讲,这些困难是早就存在的,老村干部对这有着深刻的体会,带着工资的大学生村干部在上岗前也该了解到的。看到将其列为主要困难,有些出乎调查组的意料。”此次调查活动的发起人、中国农业大学的孙凯说。
“工资待遇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动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毕竟,他们不是志愿者,而是已经参加工作、要养家糊口的人。”河南大学实用心理学教师李小玉认为。
45%村民支持大学生村官
根据调查,45%的村民支持大学生做村干部,明确反对的比例仅仅是2%。应该说大学生做村干部,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但同时也有17%的村民认为该计划是走过场、形式主义,更多村民期望这个计划能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参与调查的河南大学的乔艳辉同学说:“我们调查的大学生村干部多数已经被村民熟悉和了解。其中,35%的村民反映知道并且熟悉,一般了解的也占到了44%。调查的村民中,有20%的村民找大学生村干部办过事情,有些村民虽然没找过,但都听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口碑不错。这说明能为村民做事情的干部,村民还是比较欢迎和感激的。”
调查结果中,也有两成多的村民反映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很一般,挂闲职。请村民为大学生村干部打分时,13%的村民给了优秀,11%的村民评价很坏。
大学生村官角色期待转变
对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的支持率,孙凯博士认为,多数村民熟悉、知道大学生村干部,说明村民对“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是支持和抱有期望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他们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对先进技术有了了解,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在农村是受欢迎、被尊重的。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多数是第一次参加农村基层工作,从问卷中“从事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一项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村干部表示,与所在村其他村干部的沟通与配合是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事实上,“大学生走进农村基层”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大学生村干部都很有想法,他们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开展农业培训等,为农村带来了新的信息。同时,大学生村干部的一些想法也在慢慢影响着原来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提出是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个双赢的战略。另一方面调查者也发现,一个政策的落实还存在更多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在一个城市化的年代,在一个城市崇拜的年代,把人才拉向农村的道路并不好走。因此,这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问题不能掩盖政策的光芒。问题要解决,政策要完善。我们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从个人来看,大学生村干部本身应该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把当村干部看作一种事业,而不只是充当打工者的角色。”孙凯博士最后说。(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