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标价上千元的衣服,竟能以百余元的“超低价”卖出,这种实惠令消费者一头雾水———建议零售价,谁忽悠谁近日,在一家日企
做翻译的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台东一家商场以128元的价格买了一件“欧王”牌男式衬衣,回家才发现衬衣标签上标价886元,先是暗自庆幸
买了便宜货,回头一想又是“一头雾水”,为什么价差如此大?
在青岛读大学的刘同学则感觉,在商场买衣服时经常碰到标价几百块的衣服,以不到百元的价格出售,一看实惠划算,通常他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不过小刘也有点疑惑,这种售卖究竟算打折还是欺诈?
“建议价”服装最多
昨日,记者带着这两位消费者的疑问走访了岛城的几家商场,发现这种标价在服装产品里最经常出现。“大酬宾”、“清仓大处理”到处可见,有的甚至写着“0.5折起”。而两位市民所反映的“高标价”,一般被厂商叫做“建议零售价”或“全国统一零售价”。
一家大商场的员工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经销的此类商品标注折扣价,一般是为资金周转的返季商品,平时都是按照吊牌标价销售。
在台东一家小的服装商场记者看到,很多看似挺像名牌的服装,比如什么“王牌车”、“鳄鱼王”,售价都不超百元,但衣服标签的标价却高的惊人。当记者问起“建议零售价”为何与售价相差甚远的时候,售货服务员解释“这是策略!”紧接着警惕地说:“你不要看那个标价了,看我们的打折价,只要衣服合适就好了。”
“建议价”实为促销
一位服装代理商告诉记者,“建议零售价”原是厂家根据产品的成本、质量、销量、品牌和技术含量的价值,同时权衡商家应得的利润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按一定的公式套算得出来的,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商家擅自抬高商品零售价格,维护产品的品牌形象,是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价格的一种良好的举动。但是现在的“建议零售价”有的是厂家直接做好的标签,有的则是商家后期印制的,纯属一种商业促销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
“建议价”涉嫌欺诈
天华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很多商家从厂家拿过商品来以后放弃一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促销、甩卖行为是正常的。但是建议零售价的标注未必正确,有的确实标得太高了,这就给商家提供了一个误导消费者的条件,商家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虚荣心在大打折扣上下功夫。
目前国家出台的有关经济法规中并没有“建议零售价”这个概念。但是,在没有根据和无从比较的情况下,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使用误导性的语言和计量单位,虚构降价或虚假标价,都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向工商、物价部门投诉,可以认定此次购买行为无效,要求返还所付金额。
“货比三家”防忽悠
刘律师同时提醒消费者,“建议零售价”等这些标价方式的出现,确实曾为消费者带来不少方便与实惠,尤其是对那些不甚了解行情的消费者,让他们在购物时心里多了些底,然而,目前,这些虚高标价的无序和泛滥,已改变了其原有的作用。这些虚高标价多出自一些不正规的生产厂家,其目的是通过提供这种手段让消费者感觉买到了便宜货。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多转转,“货比三家”,不要被“建议零售价”忽悠了你!刘兰星
李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