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崂山区要把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落实好,就必须立牢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发展,建设繁荣、平安、文明的“和谐崂山”。
一、突出抓好和谐意识的培养,
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立牢科学发展观上
崂山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集行政区和国家级高新区、风景区、旅游度假区于一体,在青岛这个山东龙头中居于“龙眼”位置。作为儒释道三教共生的崂山,其文化特质就是一个“和”字,表现为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儒家“和为贵”的理念和佛家“宽容”的济世情怀。强化和谐意识,把整个区域打造成一个大的生态景区,是崂山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根本选择和必由之路。
从崂山发展历史看,什么时候体现和突出了“和谐”,什么时候就赢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什么时候忽视和违背了“和谐”,什么时候发展就走了弯路。近年来,崂山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策略,重调研、理思路、打基础、解矛盾、搞规划、定规范、谋发展,展现出实力增强、活力倍增、潜力巨大、魅力提升、人力合一的新气象,初步形成了“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青岛旅游度假中心、青岛东部商贸中心、青岛高等教育发展中心、青岛节庆会展中心”五个中心和“经济外向型、人口移民型、环境生态型、旅游度假型”四型城区,奠定了构建“和谐崂山”的基石。
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双赢。对崂山而言,当前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急剧转型期”,还可能是“矛盾凸显期”。要实现“洞天福地”与“青岛硅谷”的有机统一,最重要的是要在各级党政头脑中真正树立起和谐意识,破骄、破满、破难、破低、破慢,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靠科学发展构建一个完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崂山”。
二、突出抓好集约经济,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追求绿色GDP上
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但发展又绝不能是只要速度不要质量和效益的发展,特别是像崂山这样的资源珍稀区,必须走集约发展之路。因为单纯的GDP发展、失调的发展和短期行为的发展,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崂山”,还会破坏“和谐崂山”的构建。年内以调整规划、优化布局为先导,充分释放土地潜能,全力以赴抓好海克斯康、颐中烟草总部、极地海洋世界等总投资235亿元的一批高新技术、旅游经济大项目建设,高水平启动青岛国际啤酒城改造和商务一区、商务二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株洲路一线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以海尔路一线为重点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产业带和以东海路一线为重点的滨海旅游经济产业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节庆会展业和旅游业集群式发展。依托青岛国际啤酒节、旅游文化节、崂山茶节等重大节会和石老人观光园、百雀林等都市农业观光园区,突出特色鲜明的啤酒游、乡村游、文化游等,形成生态旅游新的亮点和卖点。
三、突出抓好生态环境的改善,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可持续发展上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征服自然在给人类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灾难。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摧残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展现崂山的山海美景、营建奥帆赛高水平的城市景观为目标,坚持“减量利用、合理开发、循环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生态第一、保护为先、规划至上”的要求,积极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通过持续治水、奋力兴林,实施公路“村村通”和总投资100多亿元、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的旧村改造,严厉打击破坏山体和违章建筑等行为,抓好河道码头、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
四、突出抓好社会事业的发展,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为群众谋利益上
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看到和谐社会的美好图景,从日常生活中感到和谐社会的温馨情怀。我们坚持把体恤民情、保障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构建“和谐崂山”的着眼点,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社会保障方面,以企业保险、自由职业者保险、农工商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老年生活补助“四保一补”为核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对待、同等标准、同步保障。在慈善救助方面,已接收社会各界捐款968万元,其中用于帮学、安老、慈孤、助医、济困支出113万元,保证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筹资980万元,为全区325户残疾人新建了2.2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在全国率先解决了残疾人住有所居问题。在就业安置方面,完善公共就业和增收促进体系,努力实现域内的充分就业。如区政府设立1075万元专项基金,开发公益性岗位,组建了1160人的专业森林管护队伍、150人的协警员队伍和100人的维护稳定大队。在卫生、教育方面,加大校建校改和医疗场所设施设备建设力度,伴之以优秀人才的选聘,为卫生和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出资300万元为8万名农村群众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定期免费给社区老年人体检,等等。
五、突出抓好社会文明进步,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施政创新上
社会文明进步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我们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诚信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和谐、博大、卓越”的城市精神;倡导文明民主、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实行社会监督评议党政机关、决策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四型机关”、“五项工程”、“三访谈”等活动,全力打造公正、透明、务实、高效、清廉的服务环境。坚持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六、突出抓好社会稳定的营造,把构建“和谐崂山”落实在保证一方平安上
社会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高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努力建设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执政能力强的公务员队伍,真抓实干、勤奋敬业的农村干部队伍,勇于开拓、诚信经营的企业家队伍,技能精湛、治业严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从大局上保证了政通人和、区泰民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机制”等五个机制,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着力解决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零暴力家庭”、“零案社区”等活动,打造适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宁静港湾”。2004年,崂山区信访工作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均列青岛12个区市首位。
(李增勇 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崂山区委〈高新区、风景区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