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家电产业园(傅学军 摄) |
|
通信产业园(傅学军 摄) |
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到逐步的集群化发展,走过漫漫长途、历经艰辛积累的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迎来了质变的契机:青岛高新区和开发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
毫无疑问,这将是青岛电子产业集群裂变发展的又一个豪迈起点。青岛电子信息产业的繁硕花朵,将在这里灿然绽放
一项业绩从最初萌芽到令人惊异,总是严格遵循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路径。
青岛电子信息产业从最初的“单兵作战”,到逐步集群化发展,再到升格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向着“一流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乃至世界信息产业发达的产业聚集区”的目标快速迈进,正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004年9月,青岛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对青岛电子信息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但这只是一个精彩的开端———今年5月,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分别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
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确立,是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细化和落实,是对青岛电子信息产业过往业绩的充分认定,是青岛电子产业集群裂变发展的又一个豪迈起点。
第一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同时又是十分“年轻”的产业。这种“年轻”,在该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脉络中可以找到痕迹。就在几年以前,电子信息行业仍只有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朗讯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单兵作战”。然而,在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内国际发展趋势,作出发展六大产业集群的战略决策,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之后,青岛电子信息产业立刻展示出“最具活力”的属性,以裂变的速度步入集群化发展的轨道。
根据市信息产业局的统计数字,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41.7亿元,增长24.8%;实现利税63.7亿元,增长26.4%;已纳入统计的73家软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5.2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信息产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70亿元,增长9.78%,占我市四大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的41.1%,占我市六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50.5%。电子信息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如今已成为我市制造行业的第一支柱产业。
目前,在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电子信息行业的国内外大公司,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使两个开发区均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分工紧密的电子信息产业群。而正是集群化发展的骄人态势,使这两个开发区最终在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角逐中一举折桂。从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范畴看,当前我市已形成了以电子家电、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三大类产品为主,包括三十多个门类、数百个品种的相对完整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体系;拥有了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名牌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拥有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22家省级技术中心。此外,我市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以及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多方面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青岛电子信息产业这一“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今年前5个月实现20%以上的增长,其中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工业总产值增幅高达45.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苏州近年来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全市制造业发展的重点,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国的10%左右,成为全国IT产品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基地;杭州现有软件企业9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多家,中国软件业百强企业中有8家在杭州。
放眼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可谓强“市”如林,并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呈百舸争流之势。在此局面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快马加鞭,无疑成为摆在青岛电子信息产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假如说在多年以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尚在探索阶段,但在我市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一举“诞生”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之后,掩映在前方路径上的迷雾已被完全廓清———我市将以两个国家级园区的建设为突破口,使青岛这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迅速壮大丰满,使青岛电子信息产业裂变发展。
两个国家级园区
无论拥有多么神奇的翅膀,都需要一个起飞的平台。我市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和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恰恰是青岛电子信息产业起飞的平台。
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位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个产业园区里,海尔、海信、青岛朗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逐步成为青岛电子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了各自的产品特色和品牌优势,从而使该园区逐步发展成为青岛通信产业的核心区。2004年,该园区通信产品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87.6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工业增加值32.3亿元,净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4.3亿元,完成出口创汇3.7亿美元。
目前,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海尔集团技术中心和青岛朗讯、爱立信两个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研发中心,拥有青岛海尔通信有限公司、青岛朗讯公司、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爱立信浪潮无线技术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已基本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配套为一体的通信产业链。
据悉,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树立的发展目标是,到2006年,力争将产业园建成国内一流的通信产业园区,在国内打响青岛通信产业品牌,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重点支持朗讯、海尔、海信、爱立信浪潮等品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企业集团,通信产业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8家,超50亿元的企业两家,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未来三年,区内通信产业销售收入保持30%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06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
另一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国家(青岛)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国际化的大港口,是该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该园区的家电电子产业日趋凸显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品牌化四大特点。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工业园区为龙头,该园区规模以上家电电子类企业已达60余家,并且吸引了压缩机、电子零部件等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同时,该园区依靠优越的投资服务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先后吸引了日本三洋、日立、松下、理光、东棉、韩国LG、美国朗讯、美标、瑞典伊莱克斯、新加坡伟创利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三美电机、南涯电子、豪雅光电子等跨国公司落户发展。在这里,电子信息产业已步入“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的良性发展轨道。
据了解,该园区今后将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契机,努力打造国际化的家电电子产业基地,争取到2008年,家电电子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1200亿元,家用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高起点与高水平
可以说,两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关乎青岛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才极其重视这两个园区的规划建设,并把“高起点”与“高水平”作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恒定标准。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人表示,围绕这两个园区的规划建设,我市将在三个方面体现高起点与高水平,从而促成以集群化发展为主的布局调整战略的实施。一是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快与国家的产业布局,环渤海湾地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规划相衔接,探索建立有利于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系统集成、产业集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减少重复建设,形成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体系。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和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我市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园区为基础,既要把国家级的园区作为重点,又要鼓励有条件的区市突出自身特点,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充分发展的原则,合理进行园区、企业和项目布点。三是坚持生态化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企业分工合作的良性生态体系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提升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层次。
为推动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我市今后将不断加大对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扶持力度。记者从市电子信息产业局了解到,我市正在修订的《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将在六个方面对园区发展予以大力扶持:积极争取国家对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出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认定条件和管理办法,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对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园区建设,在项目招商、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对重点园区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尽早落实我市的配套资金,对国家和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各类专项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支持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从创业环境、金融支持、信息提供、产业配套、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把软件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在建设这两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时,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大项目、大企业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对我市重点大项目和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我市将给予更多支持,通过抓好大项目,特别是抓好“带动型”的重点项目,培植电子信息行业新的增长点。同时,注重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它们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对列入计划的研发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进行技术合作开展人员交流的,在相关办理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我市已确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力争在未来5至10年内,把青岛建设成为集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市场销售、服务支持为一体,以信息家电业、通信产业、集成电路业、新型基础元器件业、行业应用软件业和行业应用电子产业等重点产品为主方向,汇集优势企业、领先技术、知名品牌、优秀人才,在通信、微电子、软件、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这一宏伟目标变成骄人业绩,同样将经历一个从起点开始精心运筹、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报记者 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