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当龙头,镇村怎么办?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以烟台南山集团”为榜样,积极谋求镇村经济发展的新突破———阜安:学步“南山”
缺少烟台“南山”式的顶尖级强村,是青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缺憾。可喜的是,我市郊区一批有实
力的乡镇正蓄势待发,奋起直追,显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便是其中的代表。
学龙口南山,争阜安龙头,创全市一流
学赶“南山”,阜安街道有一定基础:村级累计引进项目315个,利用外资2.5亿美元,利用内资(民资)11.5亿元。2004年村级纳税9600万元,成为阜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亿元、步入青岛市财政收入“十强镇(办)”前列的“擎天柱”。今年上半年,村级在谈、在建项目27个,其中包括一些世界500强、过千万美元的外资、超亿元的内资大项目……
阜安街道办事处16个村庄、12个居委会全在胶州市老城区,曾经涌现出胜利、大同、水寨、向阳等全市有名的经济强村。该处党委书记杨升海说,“经济强村”只是我们自己和自己比,为什么没有像南山一样的顶尖大村呢?缺的是学的胆魄、比的勇气、追的办法。他们专门组织村居干部到南山等省内先进村庄转了一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南山集团106亿元的庞大资产,动辄十几亿元的大手笔,前延后伸的超长产业链,吞并八村的神来之笔,令每一个参观的“村官”惊叹、汗颜:比比南山,咱还差得远呢!
为此,阜安街道办事处适时提出了“学龙口南山,争阜安龙头,创全市一流”的口号,感受到巨大差距的村干部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追赶南山的路途上大展身手。
同样的一块土地,不同的经营方式———追求村级资本的最大裂变
黄金地段要创出黄金价值。但时至今日,阜安街道有些黄金地角还分布着不少效益很低的小工厂、小饭店、小加工点。
阜安街道办事处提出,各村要积极探索“腾笼换鸟”,把原地块效益较低的产业搬迁出去,少搞或不搞房地产,招引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大项目,让黄金地段发挥其最大的长久效益。前段时间,胶州市广州南路大桥东侧那片低矮的平房不见了,路边洗车点也搬了。7月22日,总投资1.6亿元的中百佳乐家超市项目在这片空地上正式奠基。取代胶州建筑公司、塑料厂、拔丝厂、机械厂低矮平房的,将是一座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胜利村党总支书记赵晓东告诉记者,这片土地的收益以前仅有100多万元,建成超市后,直接收益就是每年1000万元的租赁费和1000万元的税收。尝到甜头后,该村正准备大兴土木,将胜利村改建成胶州市的商贸中心:搬迁附近几家企业,腾出地块建设家电超市;投资1.2亿元建设76000平方米的胜利凯旋花园;对现有的宝亨和德福来两大家具城进行改造……
同样的发展环境,不同的拓展模式———再造村级异地创业空间
南山集团曾兼并了周边3个乡镇的8个村庄。几乎如出一辙,阜安人跑到胶州城北开辟了新的工业聚集区。
短短两年,阜安原来的工业聚集区被迅速填满。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村居积累了一定资本,有加大投入谋求裂变发展的强烈愿望。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阜安与马店镇、北关办事处、胶东镇协议开辟了10平方公里的阜安第二工业聚集区。
这一创新性的战略抉择,为村居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大的承接平台。胜利、大同、水寨等村纷纷抢占先机,在工业聚集区内圈定自己的“园中园”。大同村党总支书记石华岩介绍,他们先后购买了600亩土地,在阜安第二工业聚集区新建了10万平方米厂房。投资1.2亿元的上海爱尔顿木业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的韩国崇元株式会社等一批大项目纷纷入驻,一个村就引进内外资企业30多家。
同样的产业配套,不同的匠心布局———凸现村级招商的“链式效应”
“上项目不是孤零零地搞‘单打一’,而是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南山集团的这一经验深深地烙在了阜安人的脑海里,并努力将其变成自己的实践。
5月,在阜安举办的韩国厨具产业园招商推介会上,专家评价阜安的这一产业是“目前山东半岛产业化程度最高、专业分工最细的。”谁也不曾想到,韩国厨具产业园的前身竟只有一家韩国企业——青岛凯来新厨具有限公司。当“凯来新”增资扩产、新建厂房时,阜安顺势而为,在第二工业聚集区专门规划出厨具产业园,一下子就引来了6家为其配套的企业。
凭着办事处“小有名气”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群,大同村引来了投资1.4亿元的山东邦和公司,年销售收入已达到2.3亿元。目前这一产业又添加了韩国三华精密、台湾汽车钢圈等15个汽车配件项目,总投资12亿元。
挑头发展针织服装产业、引进配套项目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村庄企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向阳村的青岛蓓蕾服装有限公司、青岛衣东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改制后,不断孵化裂变,针织服装产业链条越拉越长。青岛衣东纺织有限公司已成为日本最大女装公司———客思佳在中国的惟一合作伙伴,也是日本最大“欧美”品牌代理商———美浓屋在山东的惟一合作伙伴,年出口创汇近2000万美元。“蓓蕾服装”原本就拥有远东信远制衣和汉宇服装两家企业,去年增资8000多万元新组建了“亚平宁服装”,并新上皮衣和针织项目,产品出口到欧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依托“衣东纺织”、“蓓蕾服装”,各村又引进了十多家服装纺织染整企业,形成了由青岛郑周服饰有限公司等10家投资额过亿元的企业和28家中小服装加工企业组成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本报记者梁学勇本报通讯员颜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