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父母在身边嘘寒问暖,没有丰盛的菜肴供挑拣,没有人铺床叠被随身伺候,离开家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面孔,一切都要从头认识和适应。对于从未离开家的高中生来说,选择到郊市复读的确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虽然面临种种困难,更可能有未知的不适应,但每年还是有大批学生背起行囊,走进“农村学校”
的大门。
居高不下“复读费”
“市区的公办学校不办复读班,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无奈之下才选择到农村去。”考生小冯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平时学习优异的她成绩刚刚达到二本线。小冯原本希望在原来的高中复读,但被告之公办高中不得开办复读班。因此,小冯花了一万多元进了“乡下”的一所知名高中插班复读。
“现在借读名额已满了,而复读的学生成绩都不是那种很差的。”某区市的一所重点高中的班主任告诉记者,高考成绩刚刚下来的时候,市区就有大量学生报名复读,不到五十名的市区借读名额已经被抢空。“录取快要结束了,要求来借读的人更多了,学校都招架不住了!”这位班主任还透露,学校的借读费也要远远高于市区的民办学校复读班的收费,加上住宿和生活费,市区学生到“下面”借读的成本的确要高于在本地借读。
城郊复读“两重天”
与郊市借读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区一些民办复读班的惨淡经营。
据记者了解,各郊市的知名学校虽然对复读生收取高额的借读费用,但还是“挑三拣四”。胶州一所高中的底线是“二本”线下60分。学校答复,之所以有这样的“额外”要求,是因为复读生提高成绩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在40分到60分之间。除此之外,学生之间差距过大,会影响到课程的进度,从而使一些有望考名牌大学的学生受到干扰。由于复读入学实行“高门槛”,考试成绩自然突出,也就有更多的高分复读学生“挤”进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反观市区一些开办复读班的学校,对考生的成绩基本没有要求,只要肯交学费,一切都不成问题。四百分左右乃至成绩更低的考生,成了这些复读班中的“大流儿”。这些学生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生,和其他文化课考生混合编班,但两类考生对文化课的要求又大不相同,从而使得教学难以达到平衡。由此带来的恶果就是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而高考成绩是考生衡量复读班好坏的重要依据,丧失了这个重要因素之后,来年的生源也自然成了问题。因此,市区一些开办复读班的学校进入了“维持”的状态。
“师资学风”有保障
“在‘下面’插班,师资和学习风气都有保障,这也是我选择到‘下面’复读的原因。”提到到郊市复读的原因,今年高考落榜的小赵这样回答。
在郊市借读、复读,插班是主要的方式很多考生正是看好了这一点。小赵分析说,插班复读的第一个好处在于老师的水平有保障,因为带高三的老师水平都不差,而且同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也不可能厚此薄彼,教学的质量就有了保障;插班复读的第二个好处是有高考的氛围,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步调一致,而且身处高中校园,学习的风气也特别正。“优质的师资、向上的学风,是对考生学习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是在城市的民办学校里很难得到的。”(记者
冷雪 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