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部的大峰山,如今以景色宜人的国家森林公园而闻名,夏日里的漫山滴翠、潺潺流水让人感受到“天然氧吧”中的心旷神怡。但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少为人知的山,原来是抗战时名符其实的“革命摇篮”,其负载的丰富的历史容量和革命功绩,不能不说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掘。
400高干出自大峰山
如今已花甲之年的张泰金老人,是土生土长的山东大峰山人,当年入伍曾与雷锋同一个部队,转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搜集、整理大峰山革命历史上,对当年的烽火岁月,老人如数家珍——
抗战期间,在大峰山工作的干部中,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田纪云、万里、段君毅等多人,将军、高干不下400人。上世纪70年代,当年全国八大军区中,有4个军区的司令员出自于山东大峰山,全国有7个省委书记在大峰山工作战斗过。大峰山下一位母亲,3个儿子中,一位是四川省委书记,一位是云南省省长,另一位是国家体委的部级领导。
不仅将星闪耀,这里的传奇故事也让人叹服。当年大峰山下的长清县,在全国以“三最”而闻名:一是1941年5月,日军独立混成旅团长土屋兵驻少将在长清被县游击队击毙,这是整个抗战时期全国县级抗日武装击毙的惟一一个日军将级军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特电通令嘉奖;二是当年解放南京冲进总统府的26位勇士中,有17位是大峰山抗日时参军的战士;三是建国时天安门前的毛主席画像,是出自于大峰山走出的一位有丹青之好的普通战士之手…….
拥有如此历史的大峰山,由于各种原因如今稍感寂寞,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张泰金老人告诉我们,前年一位离休的大军区司令员到大峰山旧地重游。当张泰金老人告诉他现在正着手修建大峰山纪念碑时,老将军当时就满面泪水:这个碑早就应该建了!
输送13.8万兵员
山东大峰山为何能承载如此的历史重任呢?张泰金分析了原因:
首先是党组织坚强有力。1937年在日军即将鲸吞山东的危急关头,长清县各界人士即在中共党员魏金三、万晓塘、冯乐进等人领导下,拉起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年6月,中共泰西特委书记段君毅到达大峰山岚峪村,主持建立了山东长清县委,党组织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同时,大峰山地势险峻,以险崖、古洞、名泉、幽谷著称,当时有吃的、有住的、能藏人,便于开展抗日活动。而且,山上有四个道观,道观间以复杂的地道相连,整个战争期间,扫荡再严重,鬼子也硬是没敢入这四个道观一步,很利于抗日武装隐蔽。同时,山上道士们医道高明,本地广泛种植的罂粟也为伤病员提供了难得的止痛物品。
有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之以大峰山腹地广阔,人口众多,因此当时的大峰山,实际上成为我党的兵站基地。抗战初期115师进驻大峰山时,短短2个月就补充了整整5个营的兵员。在整个抗战时期,大峰山总共为革命输送过13.8万兵员。
大峰山为革命流尽乳汁
山东大峰山像一个母亲,用自己所有的乳汁滋养了革命。83岁的许庆建老人,当年是县游击队的战士。老人现在还记得,当时在大峰山,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只要是成年人,不参加革命武装的少之又少。没有枪支,他们就手持用石头凿制的手榴弹,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拼死战斗。年轻一些的孩子,就当了我们队伍的通信员,每天在自己的交通线上往来奔波。
为革命付出代价的当然不止是男人。张泰金向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见惯了的一幕:兵荒马乱中,很多人家在女儿十五六岁时就为她找了婆家。但青壮年都参了军,女人们结婚时只有抱个公鸡来代替。而这些抱着公鸡入洞房的新娘,百分之八九十的丈夫都牺牲在了战场。最终不是被迫改嫁,就是在公公婆婆家找个上门女婿。还有一些更充满了悲剧色彩:张泰金认识的一位新娘,默默地侍奉公公婆婆相继离去,如今年届八旬,却一辈子也没有盼回亲人。(记者 宋弢 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