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部工具书像《现代汉语词典》这样拥有绝对的权威———它第一次以词典的形式结束了汉语长期以来书面语和口语分离的局面;第一次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规范。如果没有吕叔湘和丁声树,我们几乎无从感知语言词汇的时代进程。 所以,闻听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的“激情”(听说它的装帧十分的不同凡响)出炉,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有异常的欣喜;然而闻及新版对于网络流行语言的刻意忽略,又不免多了几分惊诧。 主编对此的解释:网络语言属于小众,又缺乏稳定性,更新速度快,这些都不符合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汇收录标准。 但是,在词典的历史上珍藏着这样包容的声音。业内前辈魏建功先生曾在1950年论及词典的现代化时专门提出了“广收活语言”和“适合大众”两条在当时看来相当进步的词典收词大原则,未料及55年之后,网民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位的国民却未能在词典中查找到灌水和菜鸟诸如此类已经从网络走入寻常生活的流行词汇。 撇开先辈的教诲不提,我依然以为任何著作立书,都不应与其所处的时代相背离,权威的著述更是不可回避地或多或少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词汇更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所以也总免不了新旧的更迭。第一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曾将诸多带有所谓“阶级性”鲜明特色的词语收入其中。 可以理解主编试图做到公允与权威的良苦用心。或许音乐界对于网络歌曲的态度值得参鉴:在专业性的歌曲评奖中我们可以将网络歌曲置之度外,但是没有人能够忽略它的真实存在,或许有一天我们将不再记得这些歌曲的旋律,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21世纪音乐史上,将会有网络歌曲这一特殊门类的存在。 李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