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六月往往被高考生称为“灰色六月”。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刚刚送别了那段令人生畏的岁月的复读生们,不得不重下“苦海”。“说实话,对我们复读生来说,劳累、疲惫、晚一年参加工作都算不了什么,需要忍受的无形的心理才是最痛苦的”,一位复读生对记者说。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名往届复读
生,听他们讲述了选择复读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志在必得”压垮人
“对于复读生来说,来年的高考是志在必得的,这种心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忆起当年复读的岁月,从我市一专科学校毕业的小郑大感不堪回首,在连续复读3年后,她的成绩并没有任何提高,反而越来越差。“1年3000元的学费、上千元的资料费、晚一年工作的损失,加起来最少也得1万多元”,小郑说,“我们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复读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好多次———一定要考上本科”。正是在这种超负荷的重压下,半年过后,小郑觉得越来越吃力,但却不敢停下来休息哪怕半分钟。而经过第3次苦不堪言的复读后,第1次高考离本科线只有3分之差的她,在今年的高考中刚刚过了专科线。
“对复读生来说,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来自家庭、社会及自身心理的众多压力,一般说来,复读生的成绩很难提高。”一位曾经带过复读班的退休老教师王老师说。
“代沟”催生孤独感
“我们班最大的学生比最小的大了8岁!”“我们班最大的学生入学就22岁了,我毕业也不过这个年龄。”由于众多复读特别是复读多年的学生的存在,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大龄青年”群体。
“我们班当时有一个复读了六年的同学,我们都觉得他是个怪人!”市民张先生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就有一大龄学生,因为复读六年,被同学称呼“高九”。因为年龄上的差距,“高九”和同学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交流,大学四年独来独往。
“我觉得复读多年的那些同学和我们总有距离。他们大我们好几岁,军训的时候都差点叫出‘叔叔’来。”年龄差距带来的和同学之间的“代沟”也成了复读生的一个心理包袱。在大二学生小朱的眼里,一些大自己两三岁的复读生沉默、少言少语甚至自我封闭。“当我们为了一个笑话哈哈大笑的时候,‘老大’会一个人坐在一边,看着我们很不自然地一笑。”小朱说,班里的老大复读了两年,入学时已经21岁。
大龄苦恼伴未来
“按理说我这个年龄,研究生都应该毕业了,可我刚大学毕业,还在试用呢。”刚刚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的赵建刚刚参加工作,25岁的“高龄”给他平添了不少烦恼。
赵建说,每次递简历的时候都非常不自信,怕别人问到为什么到这个年龄才毕业。几次面试没有结果,赵建也都把原因归结在了年龄上。“我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两三年了。谁愿意要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工作,感情问题也让他不胜其烦。家人总是催促他结婚,而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总觉得结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刚毕业就结婚实在太唐突了。赵建说,对未来的不确定,是很多大龄大学生心头的一个死结,他觉得自己“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记者
冷雪 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