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油、大造船、中海油、上汽通用五菱……在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中国国内大企业也纷纷涌入开发区,使这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呈现出内外资企业千帆竞发的局面。
在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当中,青岛开发区这种内外资齐头并进的局面形成了独特的招商引资现象。“两条腿走路才
能走得稳,才能规避世界经济气候中不利因素的冲击。”这种踏实厚重的经济布局来自于青岛开发区近几年适时调整的招商引资策略。
过去,青岛开发区和全国其他开发区一样,推行的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重点引进海外资金的招商引资策略。但随着中国入世与国际市场接轨,开发区管委已经意识到对内招商的重大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具体实践。在这一时期,海尔、海信等国内知名企业顺势进入开发区,与当地企业澳柯玛一道,构成了稳固的家电电子联盟,并成长为开发区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一批其他大中小型企业也尝试着在西海岸扎根。
从二00二年开始,青岛开发区有意识地加重国内招商的力度,专门成立了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提出了“外引内联”、“区域之外都是外资”的招商观点。随后更成立了专业的国内投资促进局,配备专业招商人员,策划专业招商策略。一批批内资项目纷至沓来,北船重工、中集、太平货柜、莱钢、邯钢等企业与外资企业共同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内外资同台竞技使青岛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局面。
内资企业在开发区大发展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这些企业是在集群化招商的构想之下被引进的。内企进入开发区绝不是“打开闸门式”的蜂拥而入,而是为壮大六大产业群而有取舍地引入。譬如中石化大炼油的进入担当起石化产业的龙头,北船重工移师开发区打造造修船基地,邯钢、莱钢等钢铁企业建起开发区钢铁走廊,中集、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形成汽车产业。厚实的“国家队”让青岛开发区向着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已开发建设二十年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过亿美元的项目十一个,过千万美元的项目三百一十三个。仅今年上半年,开发区就引进项目二百九十七个。其中,外资项目一百个,实际利用外资三点九亿美元,过亿美元的项目三个,过千万美元的项目十五个;内资项目一百九十七个,实际到位资金三十二点六亿元人民币,过亿元的大项目八个。(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