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市急救中心获悉,我市120调度系统再度升级,在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六区范围内已成功实现了由专网到公网的平稳过渡,真正达到了无缝隙、全方位连接和实时监控,120指挥调度不再有通讯盲区。 据急救专家介绍,院前急救是
急救医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讯指挥调度是院前急救的第一窗口,对于急救的速度、效率乃至成功率具有重大影响。 我市1994年成立120急救中心之初,指挥调度救护车辆使用的是日本松下400兆赫无线电对讲机。由于功率低,受辐射影响和信号干扰大,调度中心与救护车联系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给调度指挥带来诸多不利。2002年4月,新的市急救中心大楼建成后,指挥调度应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地面机站接收系统,功能得到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受到地面机站数量和位置的影响,在我市的崂山、浮山后等部分地区,仍存在调度指挥的盲区。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从今年5月开始,市急救中心开始与联通公司合作,逐步探索实现了通讯调度系统由专网到CDMA公网的平稳过渡。目前,联通公司已为急救系统开辟了专用的信息通道,保证其全天候畅通。现在,在六区范围内,安装了车载终端的救护车不论走到哪里,市120调度中心的电子屏幕上都可以随时显示和追踪它的位置,并与车上人员通话,不但消除了急救指挥的盲区,而且,大大提高了受理速度和出诊速度。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120急救中心调度大厅亲眼目睹了一次急救调度的全过程。9时50分,120调度中心电话响起:宁夏路某处居民楼内一老人突发心脏病,需紧急救护。求救人很有急救常识,使用的是家庭固定电话。此时,指挥调度电脑系统内已自动显示出求救者的具体位置。记者还发现,调度人员使用的是一机双屏电脑,除了显示文字信息的一台屏幕,还有一台屏幕显示的是电子地图,上面已经自动标出了求救者所在的方位。调度人员简单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并告知家属注意事项后,在电脑系统内迅速查看了一下附近救护车辆的位置,并派出了一辆在浮山后分中心待命的救护车前去救护。从电话响起到此时,仅用了40秒。而就在1分钟后,电脑显示,救护车已出发执行任务,电子地图上随时追踪着救护车的前进轨迹。为了让救护人员尽快找到患者,调度人员又打通救护车的车载电话,详细告知患者周边的道路、标示性建筑等。5分钟后,救护车回复:接到患者,已做了现场急救,正送往附近医院。
记者在市急救中心近两个月的工作记录上看到,目前,从求救电话响起到调度人员派出急救车辆,整个受理时间平均缩短为不到50秒钟;急救车辆和急救小组从收到出车指令到救护车出发,全部在3分钟之内完成,即3分钟出车率达到了100%。这两个数字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本报记者王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