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的经济实力已然不容小觑:2004年,即墨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第28位;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上升15个位次,名列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64位。今年上半年,预计即墨市完成GDP14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9.6亿元,出口创汇6.9亿
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35.9%、31%、32.8%、40%。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杜世成在即墨考察时指出,要把即墨作为大青岛“重要一极”来加快推进。围绕这一目标,即墨市以时不我待的魄力,舍我其谁的雄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
“远”与“近”求协调
即墨市资源丰富,市场商贸业发达,已构筑起江北最大市场群。面对已有的优势,如何使这座千年古城再次迸发出灼人的光芒?
一个地区要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具体工作中,即墨市上下围绕着加快建设青岛重要一“极”的总体目标,跳出即墨看即墨,加快构筑东有旅游带动、北有工业支持、西有商业推动、中心城区功能完善的“三区一中心”城市框架。去年以来,围绕远景规划,即墨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等方面频施大手笔:投入34亿元新建37条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投资1.09亿元建设东部供水工程,满足了29.56万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投入1.19亿元重新铺设了大口径的地下雨水、污水管道,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国家级的垃圾处理厂,至少能够满足即墨未来30年的发展需要……
“不求一时繁荣,但求子孙无忧。”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总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为让荒山披绿装,仅去年以来即墨就投资2.9亿元,新造林19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了7.8个百分点,达到26.6%。去年免费培训4.5万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3.6万人。来即墨投资,热烈欢迎;但不符合环保条件的,即墨市坚决亮“红牌”!近年来,已有几十个投资总额达数亿元的污染项目被拒之门外。
“内”与“外”添活力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即墨坚持把抓好对外开放、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发展相结合。内抓环境,外引项目,一场声势浩大的干事创业热潮在城乡大地此起彼伏。
针对经济环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即墨市在优化能源、交通、通讯、市政、生态等硬环境的同时,着力培育和优化软环境,打造“招商洼地”。如今,客商“约见必见”已成为一条铁的纪律。不仅如此,27位市级领导还联系重点项目,定期走访,从项目谈判、签约、建设、投产等环节进行跟踪促进服务。自去年以来,全面推广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政府全面“提速”,让客商们竖起了大拇指。
为有源头活水来,环境变成竞争力。2004年,即墨市新引进外商投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68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家,国内500强4家。今年确定重点促进的外商投资过千万美元、内资过5000万元的160个内外资大项目正在即墨七大经济区域按预定计划落地或达产。截至目前,即墨已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1家、国内500强企业14家。
从最初的赶集练摊,到争雄国际市场,“即墨制造”已成金字招牌。新加坡创新科技在即墨的工厂形成了月产电脑声霸卡100万张、MP3播放器75万个的生产能力。今年上半年,完成出口创汇7012万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近10倍。韩资企业三湖公司年产750万双耐克鞋,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
“公”与“私”促发展
“三分天下有其一”,民营经济已成为即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品牌战略是即墨民营经济的一张光彩名片。多年来,即墨市鼓励民营企业争创名牌,对获得青岛市级、山东省级和国家级名牌的分别给予5万、10万和50万元的奖励。目前,即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15个,青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达到40个。即发、亨达、琴岛、红领、好事中、雪达等名牌产品已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所在,即墨市把发展的焦点汇聚于民间,把经济的主体让位于民营。目前,即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7.02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5371家,其中注册资金过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05家,民营企业集团发展到17家,上交税收约占全市税收总额的38.7%。
为给民营经济的进入和发展腾出空间,即墨市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遵循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战略性改组,使民营企业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大量的民间投资被激活。汽车出租、肉蛋奶供应、餐饮服务等行业已全部成为民营经济的天下。永昌公司投资370万元买断公交车的经营权和线路经营权;即发集团总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嫁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全面实现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即墨市共有1445家民营企业对外进行合资合作,累计利用外资2.85亿美元,内
资89.7亿元。
“大”与“小”增后劲
即墨有用工1万多人的即发集团、8000多人的三湖制鞋公司等大企业,也有数以万计的小个体户。
“大”是支柱,“小”是细胞。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即墨坚持大与小两手抓,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合理的配比关系。
龙舞还需龙头带。即墨市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优势行业。他们确定重点发展针织服装服饰、电子及电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饮料、旅游和市场商贸六大产业集群。以针织服装服饰产业集群为例,即墨市形成了即发、红领、瑞华、雪达等六大企业集团,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8.1亿元。其中,即发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东丽公司合作建设的高档服装面料项目计划总投资3.4亿美元,建设纺纱、织布、染色和成衣加工一条龙的生产加工企业。该企业投产后,将发展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服装面料和成衣生产基地,带动整个青岛市乃至山东的纺织服装业实现大的跃升。
在抓“大”的同时,即墨市合理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手段,促小成大,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不拘泥于一种发展模式,既搞高新技术企业,又搞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搞工业,又搞服务业,激活了即墨市经济的发展活力。
市场商贸是即墨的一大特色。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布匹市场、厨具市场……让人应接不暇。蓝村镇鲁家埠村85%的家庭吃的都是“皮鞋饭”,大街上所有商店出售的商品都与制鞋有关,鞋料、鞋胶、鞋帮、鞋楦……据统计,蓝村人每制造一双皮鞋就能从中赚得6元钱。受皮鞋产业拉动,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33元,人均银行存款余额1.2万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皮鞋第一镇”。
针织、服装等151处市场魅力四射;皮鞋镇、针织镇、旅游镇、温泉镇24个镇各具特色……他们是“孵化器”、是“蓄水池”,是“发动机”,让一个个小老板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历练成一个个“小巨人”,成为即墨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李瑞鸿张正杰杨明涛周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