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娣娜对未来充满希望。 |
|
谈起女儿,杜父有说不完的话题。 |
穿过被正午的太阳烤得发烫的水泥路走进昏暗的小屋,眼睛竟要适应好一会才能看清眼前的一切:一间七平米左右的小屋一半堆满木头、杂物,剩下的地方只够摆开一张小床和一张简易写字台,写字台上整齐地摆着一排高考的参考书。这是记者昨日在城阳惜福镇纸房村看到的情景。
小屋的主人叫杜娣娜,今年高考她以597分的成绩被青大师范学院化学系录取,但现在的她却无暇享受挤过“独木桥”后的悠闲和喜悦,因为她要为再进大学校门,一分一厘地为自己积攒进高校的学费。
父亲再穷也要供女儿上学
娣娜56岁的父亲杜世正,自1996年和妻子离异后,独自抚养娣娜和她13岁的弟弟,生活的艰辛让他显得苍老。据他讲,家里的收入除了娣娜母亲给的每月80元赡养费,就是靠他种地的收入。可因自己有病,家里的大部分地也只好卖掉,地里的东西只够一家人吃饱。
面对贫困,他却依然倾尽全力让女儿上学读书。可家里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上初二的儿子杜登凯还欠着学校的费用。杜世正对记者说:“将来男孩还可以靠体力,女孩就要靠文化。再穷也要供女儿上学。”
女儿埋头苦干自己攒学费
当记者见到杜娣娜时,她正在离家不远的玩具厂做工。在确定不会误工受罚的情况下,娣娜和记者聊了起来。
“高一那年我吃了一年的馒头和咸菜,当时没想别的,就想上学。高三能买半份菜和一个馒头,这对我已经很奢侈了。”娣娜说。不过高考前的一件事却让这个坚强的女孩流下眼泪:“高考报名要交150元报名费,因没钱,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哭了。后来去找班主任借钱,他二话不说就把钱给了我。所以学累了的时候我就很恨自己,觉得是自己偷懒了,连累了那些好心人。”
谈到将来的大学生活,娣娜皱起眉头:“四年大学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对自己是个天文数字,希望通过勤工俭学,为过度操劳的父亲减轻些负担,再苦再累也无所谓。不仅为自己,还要为弟弟挣些学费。”说起那些给予她帮助的人,她的眼睛湿润了:“他们虽然跟我非亲非故,却是我最亲的人。我的愿望是,等我将来毕业有能力的时候,我要请所有好心人一起吃顿饭,我的老师、同学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助学以爱的名义在传递
从杜娣娜父女的口中,记者听到了太多好心人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有从2000年起“扶贫结对”的莱阳市地税局的解宜龙夫妇。得知娣娜考上大学之后,他们还送来了一部分学费。现在,网上也发起了捐款活动。打开青岛新闻网网页,就能看到倡议为娣娜捐款的帖子和捐款方法。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者,陪同记者采访的网友“zhutou521”说,如果这次募捐能得到积极响应,他希望能把这些捐款作为一个基金,帮助更多贫困生圆他们的大学梦。
现在,网上的捐款已过千元,每一分、每一角的增加都意味着娣娜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因为每一份爱都是有分量的。陈小宁
矫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