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多元智能”理论且思且行
青岛66中教师专业化培训始于学习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多次专家讲座辅导和一年多的系统学习,66中的校长、老师达成一个共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要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每一个人,就得正
视人有8种智能:言语、逻辑、音乐、视觉、身体、自知、交往、自然智能,它们之间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智能的高低强弱关键在于开发,学校教育应是开发智能的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其智能特点,促其发展,通过教育,张扬学生的优势智能,开发学生的弱势智能。
伴着“多元智能”理论且思且行,青岛66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学生观变了:由悲观埋怨到积极乐观。
过去用传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眼里多是所谓的“差生”,今天66中老师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学生,就不再存在差生了。只用考试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就必然出现一大片“差生”,过去所谓的“差生”只能说是他们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暂时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其实在其他智能方面,他们可能很有作为。如果老师一味给他们戴上一个“差生”的帽子,一棍子把他“打死”,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终生发展的不负责任。每个人在8种智能中都有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出色的。教育应该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关心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如今在66中,几乎每位老师都在用“多元智能”理论反思自己,每位教师都在学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现人、教育人、培养人。
二是教学观变了:由喂饱尖子生到因材施教。
过去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尖子生、全能生,一味追求完人、全才,结果往往使老师越教越没信心,因为尖子、全才、全能的学生太少了。而“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66中教师的教学观,大家充分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在某个方面冒尖,但不能要求他在每一个方面都冒尖;老师不能只为了追求升学率,只关心那些优等生,而要善待差异,更多地关心那些后进生。如今,66中的老师正在深入研究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作为学校,更是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创造条件,使其各得其所,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66中教师们开始自觉的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的教法,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围绕“多元智能与学校教育”的总课题,成立了很多这样的子课题:“合作互助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策略的研究(马岩梅);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李晓燕成方岩仇姗姗);自主探究型数学综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王棣华赵振华王俊孙宁綦桂杰);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性学习研究(魏庆堂李杰);利用图书馆及网络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刘伟吴卫红孙寿龙);历史个性发展教育的研究与评价(林静);初中政治多元教育的研究与评价(张平毛红岩林巧玲);利用“自我认识智能”矫正学生的偏常行为的研究等。
三是评价观变了:由唯分数论到多元评价。
传统的智商理论评价学生智能高低只有一把尺子,就是书面考试分数,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书面检测将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出来送入高一级学校,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发展智能并促进发展,而不是为了淘汰。老师们认识到人有差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评价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在青岛66中,从学校到老师开始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智能,努力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于是,评价的主体开始多元化:任课教师、学校干部、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学生,都有了参评权、建议权。于是,评价方式也开始多元化:除笔试外,还采用面试,情景化考试(模拟),实践性考试(动手),自选性考试(自选考试项目),讨论式考试(研究探讨,看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老师们发现,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结果就多发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
总之,伴着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反思教育教学工作,66中的老师惊喜地发现,“差生”越来越少,看到的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原来教育领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韩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