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香港大学今年在内地自主招收录取本科生,在“港大”录取的250名内地新生中,竟有11名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状元”们的折戟沉沙对许多国人来说,多半有些意外。因为照内地多年来的招生经验,各省区市的高考状元,完全可以以“美女
抛绣球”的姿态,任意挑选名牌大学上。各高校也为吸引“状元”进校,招数迭出。 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香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港大的选才标准应引起内地争抢“状元”的高校深思,也再一次拷问了教育部门提倡数年的素质教育之成效。 人们乐此不疲地为“高考状元热”推波助澜,从一定程度上可看出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浮躁的一面。人们并不关注“状元”们的未来怎样,他们是否真的能成才,更关注的是“状元”两字的公关效果。 要给“状元热”退烧,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则要改革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淡化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更注重人才市场和社会舆论对其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反馈和评价。只有如此,当我们出现像当年清华录取数学零分的吴晗,港大舍“状元”而取其他的考生等类似现象时,才不会被视为有黑幕存在,而可能被看做是对本高校声誉和发展负责的遴才之举。赵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