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13日,山西省榆社县委因本县今年高考成绩太差,通过电视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同时宣布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的消息披露后,一时间,“高考成绩”、“道歉”、“领导停职”成为热论的关键词。外界媒体在肯定榆社县委的勇气之余,并对对县委和高考成绩这对乍看并不相关的矛盾如何联系在一
起进行了种种评论和猜测,还家声音认为是其“做秀”。7月14日晚,刚刚上任两月的榆社县委书记曹煜向《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讲述的事情的原委,这也是“道歉”事发后曹煜书记首次正式诠释公众焦点疑问。
道歉的背后是一种责任
郑州晚报:别的地方因为火灾道歉,因为环境污染道歉,榆社县委却因为高考成绩不好道歉,您觉得这些道歉有什么区别?
曹煜: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次绝不是简单地因为一次高考成绩不好就道歉的。高考成绩滑坡的背后,是榆社近年来教育落后现状的集中反映,是榆社教育上存在的种种矛盾的一次大爆发。而这,跟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不够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县委常委会决定要向全县人民道歉。榆社县以前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在是省级贫困县,在贫困县,教育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调查分析过,在榆社,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象教育这样涉及千家万户,牵动人心。但现在榆社的教育却让老百姓没有一点信心,学生都到外地去上了,高考成绩又这么差,舆论哗然,老百姓意见非常大。老百姓关心的事出了问题,县委负有责任,官员就应该道歉。
郑州晚报:高考成绩滑坡,县委认定了三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县委的是领导责任,具体怎么说?
曹煜:主要是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应该说,榆社的教育在前几年也是有发展的,从2001年到2004年,县里用于教育的投入累计有1.16亿元,新建了很多校舍,撤并了一些学校,全县财政供养一共有6400多人,其中教师就有2400多人,教师工资占到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的36%,榆社县对教育的付出还是巨大的。但即使这样,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县里中学的成绩一直排在十几个县的后面,不是一年,而是好些年,教育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这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问题重视的还是不够。
郑州晚报:很多评论十分肯定县委的勇气,但也有人说,这种道歉是廉价的道歉、小题大做的道歉,并有声音称是“做秀”。
曹煜:可能有些人理解,好像只有出了火灾出了矿难这些大的事故才要道歉。道歉就意味着负责,老百姓切身关注的事情上出了问题,县委还不负责任,还不道歉?在榆社,从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角度出发,老百姓最关心的就要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现在这个问题就是教育。县委通过电视向老百姓道歉,一点都不是小题大做,县委就是要传达一个信号,从现在起,榆社县委比过去更加重视教育了,大家对榆社中学的以后要重新来看,我们要重塑榆社教育的信心。
出了事就要有人负责任
郑州晚报:有人说榆社县委是用相当于一场矿难来给这次高考滑坡事件定性、并处理中学领导班子的,您怎么看?
曹煜:首先肯定一点,出了事就要有人负责任。高考滑坡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县里、教育局、学校,包括社会和家长实际上都有责任,县委是领导责任,教育局管理责任,学校事直接责任,家长跟社会的风把好学生送到外县上学,也有责任。学校作为直接责任者,其领导班子的教学理念、管理思路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现在我们要从外面聘请好的管理人才、好的老师来。整顿绝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以扭转大局、重塑榆社教育信心来出发的。学校班子是停职而不是撤职,不是一棒子打死,还有机会再竞聘,但必须接受人民的选择,认为你行你就上,不行就下。
郑州晚报:毕竟县委与高考给人印象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县委是否把一次高考成绩看的太重了?
曹煜:实际上,我们县委对此次高考成绩大滑坡,是把它看作了一场社会危机。也就是说,如果县里对教育的这种状况继续放任下去,后果很难预料。每年从6月到9月,高考成绩就成了全县人民的街谈巷闻,老百姓说什么的都有,骂人的,说教育没人管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危机,虽然它并不是一种特别激烈的、表面化的危机而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榆社近年来最大的矛盾。这样看,不是现在看的重,而是过去看的不够重。
郑州晚报:有评论认为造成这样的局面是“高考成绩异化成了官员政绩”,您怎么看?
曹煜:不能这么说。从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上出发,要求县委必须这样做,必须把教育放在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这是符合榆社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远的工程,出成绩很缓慢的,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光说重视教育,但实际上把它放的很靠后。这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的问题。
郑州晚报:县里老百姓与市里怎么看待这次改革?
曹煜:老百姓举手欢迎,我听说县委的公告电视台播了好几遍很多人次次都看,7月8号召开的教师动员大会上,老师们的掌声不断地响起来。晋中市领导对县里的举措也给予了肯定。最近,山西省一位副省长还帮忙让榆社中学跟山西最好的一个中学结成了友好学校。
榆社教育改革由不得等待
郑州晚报:据了解,由于基础薄弱,榆社近4年来在教育上的累计投入尽管已经达到1.16亿元,教师工资支出已经占到了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36.2%,你们县还存在50多所单师校(一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170多个复式班(不同年级混在一个班)。在您眼里,榆社近年来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曹煜:在刚刚举行的一个务工输出会上,500多名打工者只有2个高中生,落后的教育状况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已经成为最突出的矛盾。
我一直把它看成一场潜在的社会危机。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这种潜在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失去希望的思潮,成绩不达线的家长在痛心,即将升入高中的家长在担忧,更多的人在气氛、埋怨。一句话,全县上下对榆社教育失去了信心,这比任何问题都可怕,或者说,把县里逼到了一个不得不下大力度整改的地步。
郑州晚报:这次政改的这么大的动作,很多人都感到很突然。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是2005年高考的大滑坡,好像给了榆社县一次大的整顿的机会。据说,您用用“千载难逢”来形容这次榆社教育所面临的革新契机。
曹煜:在高考之前,我们通过对榆社县的走访调查,就意识到教育是县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来我们有一个相对温和的方案,准备等暑假过去再实施。但高考成绩一揭晓,各界反响强烈,家长们怨声载道,就由不得我们再等下去了。如果没有高考的话,教育综合改革的力度可能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宽。高考滑坡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整顿机会,一次大治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次大滑坡,县里面对教育改革的动作不会有这么迅速,也不会有这么大力度。这次,县里就是要抓住机会把教育从根儿上进行整顿,争取把坏事变成好事。
宁可少修一条路
郑州晚报:榆社县的经济情况怎么样,10万年薪聘请校长,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否太高?
曹煜:榆社县是省级贫困县,贫困县的教育问题历来最突出,一方面家长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上,希望孩子能通过教育摆脱贫困;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贫困不应该成为对教育缩减投入的理由,越是贫困县,越要想办法加大投入。
我们县年人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有13000多人,800元以下的30000人,全县将近1/3的人年收入在800元以下。事实上,我们的农村学校还没有一台电脑。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需要。我们现在缺的并不是普通的管理人才,而是新的教育理念,我并不是不相信本地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要精益求精,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更好的人才。这笔钱是由县财政拿出的,今年为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县里已经投入1500万元,明年还要再投入2000万。
郑州晚报:教育已经被榆社摆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上,您觉得,在一个贫困县来如何发展教育?
曹煜:发展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看领导如何权衡重视。比如对榆社来说,我们现在把教育问题列为县里急需解决的十大问题之首,并不是说,就要简单地把教育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位,但最起码要放到与发展经济并列的位置,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宁可少修一条路,也要把钱投到教育的急需之处。但我知道,有很多地方,因为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对教育的重视就只停留在嘴上,这样的话,教育想要得到大发展就会很困难。
郑州晚报:县委县政府承诺6年时间实现教育翻身,怎样才算翻身的目标?
曹煜:7月1日,县委在电视公告中承诺,榆社教育改革“一年顺利起步,二年完成改革,三年打好基础,六年实现大翻身,要向榆社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6年时间有一个计划,三年打好基础,六年见成绩。具体来说,要达到六个目标,首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现有分散的小学校整合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学校;二是硬件投入到位,目前榆社只有一半初中毕业生上了高中,将来这个数字要提升上去;三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四是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五是在榆社形成把教育放在首位的意识氛围,六是群众对教育成果教学成绩满意。(郑州晚报记者
游晓鹏/文 自山西省)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