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反思经济增长模式,新的产业政策将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倾斜
记者欧阳四平述评:在深圳反思经济增长模式的时候,传出一片“逼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声音。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认为,深圳的加工企业迟早都会内迁,即使政府不逼,他们因生产成本增加也会走,
这是深圳产业
升级的必然结果。
据统计,深圳的企业中,以加工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大多数,深圳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留给劳动密集型企业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转变经营方式自己升级,要么迁出深圳。替代他们的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头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深圳就出现了“逼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声音,深圳市现任市长许宗衡在去年的一次大会上表示,深圳不欢迎欠薪企业,欠薪的企业我们宁肯不要!而政府某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达得更为直接,“‘三来一补’企业对深圳GDP的贡献几乎没有(‘三来一补’企业的利税只上缴辖区村委提留),工资又低,老在欠薪上给政府惹麻烦”。
今年6月1日,深圳市大幅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关专家指出,此举将会导致成千上万家企业破产或者迁出深圳。
深圳市发改局有关人士表示,“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只是产业升级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的第一步,今后,政府将通过规划、建立产业政策体系、倾斜公共资源配置等手段,形成政策合力,在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的情况下,将高耗能、高污染、土地占用面积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逼’走,促使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向其他地区转移”。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秘书长李罗力博士认为,深圳产业升级是一种市场行为,生产成本提高,工资提高,劳工保护都是必需的,虽然政策让生产成本提高,但政府并没有驱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意思。深圳市劳动保障局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本意并不是逼走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却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工厂内迁后,如何防止深圳产业的“空心化”,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这样必然会付出降低GDP的代价。对此,李罗力认为,深圳必须要产业升级,而在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内迁,政府付出GDP代价是必然的。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部部长丁四保建议,政府可以采取调节政策,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政府可以在资金和用地等政策上给高新科技企业以扶持和优惠,而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以限制,进来一批高新科技企业,然后“赶走”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既可完成产业升级又可防止产业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