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政务要闻 > 综述评论 > 正文  
兵马俑变煤坑报道背后:记者为争噱头夸大事实
青岛新闻网  2005-07-14 09:21:23 新闻晨报
 

  “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成煤坑”消息出笼的当天,正值“陶制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招聘达标会”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召开,国家文物局、陕西文物局的领导以及多名文物专家正巧莅临现场,听闻这一消息,文物局领导和专家异常震惊。

  7月8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成煤
坑”的“断言者”———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军骥。面对记者,曹军骥坚决否认自己曾说过这话,“是媒体曲解夸大了我的表述”。曹军骥承认他确实于6月接受过香港某媒体记者的采访,但所谈内容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的背景问题。

  空气实验变成危言耸听的“煤坑说”

  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期间,曹军骥透露,他们做了一种收集空气颗粒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支起一张干净的过滤纸,在过滤纸背后再架起一台抽风机,不间断地吸风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吸引力的作用下,24小时后,过滤纸上吸附了大量的颗粒,变成灰色。

  曹军骥向记者解释,这仅仅是一个实验,通过短时间的加速实验,比照出目标物吸附颗粒的程度,这短短的24小时,可能相当于真实环境中的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但该篇文章见诸报端时,文章省略了曹军骥所说的各种前提条件,直接成了:“有科学家把一张光洁白纸放到兵马俑博物馆内。24小时后,它已布满炭微粒,变得灰黑。”而且还借用曹军骥的口说:“正是这些污染物令兵马俑失去光泽。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

  而那句危言耸听的“兵马俑百年后变煤坑”的出笼,则是香港某媒体编辑在上版前,为了争噱头再次夸大记者所采写的内容。

  曹军骥告诉记者,香港某媒体的采写记者就报道失实问题已向他郑重道歉。

  兵马俑染霉菌系11年前旧事重提

  在国内某媒体援引的香港这篇报道中还提到,除空气污染外,所出土的1400件兵马俑还曾被40多种霉菌吞噬过。

  但据记者调查,香港媒体的原文并没有提到“兵马俑染霉菌”,霉菌说法从何而出?事发后,曹军骥联系到国内某媒体才得知,“兵马俑染霉菌”是他们擅自加进去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兵马俑到底有没有染霉菌这回事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赵昆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这是旧事重提,而且无比夸大。”

  原来,早在1994年,专家在对兵马俑博物馆2号坑发掘之初,几件出土的兵马俑的确染上了霉菌,由于当时空气对流比较差,潮气一时散不开,又是在夏天,土壤很容易就产生了霉菌,这是不可避免的。

  当时,专家就采取了喷洒防霉剂等措施,天天给这几件兵马俑喷药,很快霉菌就被灭绝了。如今遗址内的土坑变得比较干燥,霉菌没有生长的条件,基本上都消失了,现在的兵马俑身上是看不到霉菌的。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杜琛西安摄影报道

  5年后再论兵马俑命运归属

  2000年前彩绘如何保留仍是难题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已经基本解决了防霉和土遗址的保护难题。秦俑馆在2001年建立了全国文物系统唯一一个防微生物危害的实验室,可以培养孢子,从而找出克服它们生长的办法,确保文物不受微生物和霉菌危害。而通过一种化学处理土壤表皮的方法,土遗址内一块几千年前的原土可以在一个相对干燥的环境里,水分不至于过度蒸发,又保证了土壤的毛

  细呼吸。如果将处理和未处理的两块土放在一起,肉眼无法看出,但如果一起放在水里浸泡,就可以看到,处理过的土虽然浸泡水中,仍然保持完好。

  然而,对于保护方案重中之重的陶瓷彩绘,却还没有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经过多年摸索,博物馆已经掌握了2000年前彩绘的绘制原理,即将陶器烧制后,在外面先涂上生乳胶树脂,也就是生漆,然后在乳胶树脂上再涂上一层矿物颜料。“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重现彩绘的美丽。”赵昆说。但这种技术造成保护的一个难点,那就是乳胶树脂是有机物,容易腐蚀脱落,从而造成外层矿物颜料的脱落。

  记者在博物馆1号坑看到,几百件修复的兵马俑都是灰秃秃的,最初发掘时身上斑斓的彩绘都已经脱落殆尽。

  赵昆告诉记者,对彩绘的保留是目前最难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兵马俑发掘出来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上漂亮的颜色在几分钟内消失。

  几年前,秦俑馆通过与德国巴伐利亚文物保护局合作,彩绘保护技术有了突破,经过实验,2号坑内出土的10件兵马俑在两年时间内完好保留了身上2000年前绘制的颜色,但这一技术尚没有在新出土的兵马俑身上全面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出土兵马俑能“存活”多久待定

  “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煤坑”虽然最终被认定为一种夸大其辞的报道,但从沉睡密闭的地下到暴露于空气当中,出土的兵马俑到底在承受怎样的环境影响,现实条件中兵马俑究竟能“存活”多少年,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定论。

  作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室内大气污染特征”的牵头人,曹军骥告诉记者,该项目正是期望在秦俑馆内建立起能独立运行的文物环境实验室,架构文物保护环境观测系统,实时检测遗址区内对兵马俑等陶质文物有重要影响的微环境变化,并开展微气候、腐蚀性气体、大气溶胶和降尘的联合观测,尤其在文物遗址保存的建筑物、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库房等地,对文物危害大的污染物进行含量水平、分布状态、发展趋势详细评估,同时构造本遗址区文物环境数据库,并预测未来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届时就可以预计,在现实环境下出土兵马俑到底能存在多少年,或许百年,或许几百年,科学数据能清晰说明问题。”曹军骥说。

  据悉,该研究项目从今年3月3日正式启动,一期合作时间为两年。“但两年只能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因为影响兵马俑的环境非常复杂,而且经常变化,因此估计要5年时间才能拿出最终的权威数据,为兵马俑的‘存活’下一个定论。”曹军骥向记者解释。

  不过,因为受到“兵马俑百年之后将变煤坑”之言影响,秦俑馆对于曹军骥接受某媒体采访而给兵马俑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深感不满,原本两年的合作协议有可能发生变更。曹军骥向晨报记者透露,虽然目前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但秦俑馆已经与他重新商谈是否将该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新闻链接]

  7月6日,一则“专家称秦始皇兵马俑百年后变煤坑”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消息说,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专家预言,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最终,兵马俑的鼻子和发型都有可能消失殆尽,双臂也有可能从身体上脱落。这名专家还担忧:如果不加以保护,兵马俑百年后将变煤坑。

页面功能   小字】【 】【打印】【关闭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崔茹珍比基尼秀完美身材
重残姐妹16万字书稿述心声
“胸部最美女艺人”田丽
不会靠边停
· 孟母三迁流芳百世 诸城一中助你成功
· 9月前英语学习全免费
· 凤凰卫视《凤凰周刊》七月优惠征订中
· 北大中国商界领袖青岛高峰论坛即开幕
· 五色土-开创民间抵押借贷产业
· 利文外语学校暑假班全面招生
· 专题:央视“梦想中国”携手百年青啤
· 房展 100福山庄 水木年华 玺景园
· 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8月12日开学
· 把脉"海归"求职,暑期热身公益培训
· 天津大学MBA学位班7月16日开学
· 天泰观象台“深度撞击”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相关链接:
 
下一篇:
 
国际观察:赖斯亚洲之行首重朝鲜核问题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

- 14日市领导网谈创城
- 传媒营销论坛在京举办
- 健康减肥,大奖等您拿!
- 2005双百调研招标课题通知
- 2005双百调研课题申报通知
- 推动中小企业级视讯应用
- 违法违规开发网上曝光
- 青岛有奖征集创城主题徽标
- 5000元征集文化街标志物
- 纪念抗战胜利有奖征文
- 国内著名骨病专家大型会诊
- 子宫肌瘤致病基因破译
- 报业集团保龄球馆开业
- 市开发局聘房产诚信监督员
- 加息前后月供比较
- 2005青岛市民月
- 2005中国青岛海洋节
- 丁肇中海大演讲直播实录
- 12岁男孩捐献干细胞救母
- 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