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品性之中存有一种淳朴宽厚的美德,所谓“己所欲,施于人”。因此,无论2012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我们都能抱着一种祝福的心情。而最终,伦敦向世界宣布:他们才是上帝的宠儿! 只是,大喜与大悲之间的距离有时就是那么接近。人们还未从狂欢的兴
奋中清醒过来,猝不及防的恐怖爆炸就残忍地炸掉了笑容与幸福,炸出了鲜血与眼泪———从天堂坠落到地狱,只有短短的21个小时!翻开报纸,打开网站,最多见到的字眼都与伦敦恐怖袭击事件有关———“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各国保持高度戒备”、“英国旅游业严重受挫”…… 由此产生两点体会:其一,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在逐步深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在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其二,旅游业再一次在安全问题上受到重创。虽有前车之鉴,时至今日,我们却还是不能不接着思考。
马克思将人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生存、享受、发展。很显然,旅游与人类的后两种需求的有关。但是,当人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旅游就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由于旅游具有异地性特征,因此,公共安全系数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信心,而公众的恐慌程度,也直接决定了旅游业受冲击的程度和恢复的速度。政局动荡、经济波动、社会文化变迁、自然灾害发生、大规模疾病流传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旅游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令其元气大伤。很多人也据此认为旅游业是脆弱的产业。然而,纵观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旅游业虽然因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干扰多遭磨难,甚至有时举步不前。但是一旦外部不利因素消除,旅游业恢复的速度却是任何产业所无法企及的。旅游业从来没有出现过深度的、长期的衰败。因此,旅游业或许是敏感的,但却绝不是脆弱的,其前景仍是一片辉煌。如果非要言及脆弱,那么真正脆弱的其实是旅游者的心。
营造稳定的社会氛围,建设公共安全环境,增强旅游者的信心,既有赖于国家和政府的强力措施,也需要普通民众的支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中国正致力于树立“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和平大背景与局部不安定因素并存、旅游业蓬勃发展却又屡遭挫折的当代,这不仅是一项明智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更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愿和平长存,快乐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