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600年前一次壮举的纪念,成为中国发展战略转向的航标。昨天,在对郑和下西洋的隆重纪念里,中国度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航海日,21万艘运输船舶齐声鸣笛一分钟,各港口和航行船舶旗帜飞扬。与其说庆典仪式是在向600年前的伟人致敬,不如说是中国向海洋挺进的预演。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
中国决定“水陆并进”,其实是时势的必然选择。
陆权利益是中国主要利益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主要利益均通过陆权就可得到,这是科技条件所限和中国地理形势所致。中国西边有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为天然屏障,东面是大海,在航海出现之前也是天然保护,因此中国古代形成了对“外”防北方、对内控制关中中原为要的陆权理论,这一理论不但被认为在军事上有效,在经济上也适用———中国不需要海上资源养活自己。
郑和壮举时,中国并未有定型的海权理论,郑和之后,海权更是被束之高阁。甲午海战前,陆权已不足以维护中国利益,但虽然理论上知道了海权的重要性,却因为政治的落后在对日战争中被一击而溃。从此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再后来,由于国内事务缠绕和国力的不够强大,在理论和实践上,海权都处于被冷落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海洋经济和相关的造船等产业也迅速强盛起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海权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年的态势表明,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陆权,这要求传统的陆权国家———中国,必须在海权上有所作为。
三大现实挑战要求中国必须从海洋大国成为海洋强国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这虽然“盘活”了中国经济,却也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而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为时尚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将会持续加深,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输入。中国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安全地从海上将原油运回国内,以缓解能源短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制约。从红海经印度洋然后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太平洋、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再经巴拿马运河与东线会合,是海上最重要的航道,也是中国能源输入的主要通道,但我们还不能有效防范可能的不安全因素。
第二个挑战是中国近海,主要是台海和东海。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但是在台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通过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动作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警惕。在东海,日本正在对中国的海洋权益公然挑战,同样值得警惕。
第三个挑战是针对中国的海外侨民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侨民地位渐渐提高,但仍然不时受到排华浊浪的袭扰,蒙受了从生命到财产的巨大损失。于情于理,作为母国的中国都应当对侨胞们表示适当的关怀。
近代以来,无数的史实已经证明,海权关系国家兴衰,因此中国必须为自己争取属于自己的海上权利。
中国的第一个航海日不应只是海洋知识的普及日,还应是国民海洋意识的普及日。而走向海洋,不但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锻铸新时代中国人精神的需要。重新唤回我们祖先曾有的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信念,是中国走向真正繁荣的内在条件。
作者:徐立凡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