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敌人有了“痛苦的经验”,又通过“深刻的反省”,“再认识”了一番,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再也不会那么“迷迷糊糊”了。    用刘伯承的“五行”(敌情
、我情、时间、地点、任务)说,这叫敌情、时间不同。    任务、“我情”也不同。
   上次,主要任务是破路,打下几个小据点,困住几个大据点就行了,而且我军一次出动105个团,把握较大。
   这次,任务是收复一个县城。这不是一个小任务,卫立煌派一个军去打晋城,结果半个月也没打下来。那个军是范汉杰任军长的第27军,其老底子是一名叫桂学清的留德生,仿照德国纳粹部队建立的一支别动队。现在名义上由卫立煌指挥,实际上还是“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的部队。这支部队虽打日军不怎么样,装备、训练还是好的。如果晋城好打,他们还是希望拿下来,胡宗南、范汉杰也想风光风光。当时报刊上连续用大字标题登载攻打晋城的消息,能打下来,还不名扬全国?没打下来,岂不丢脸?所以晋城未攻下,主要还是不好打。
   榆社也是不好打的。
   榆社城东门外,有一个呈三角形的高地。高地上有一所中学———山西省立1l中。当时教育不发达,一所省立中学规模是较大的。日军守备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四周垒起厚厚的围墙,修有许多复杂的工事。
   同司令部对应的是一座大关帝庙(又一说为文庙),现在也成了一个军事据点。
   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是一座陡峭的悬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除三角区外,日军还在其他各城门修有堡垒。
   整个城防,共有8座堡垒,配备有平射炮4门、山炮3门、迫击炮5门、轻重机枪数十挺。据点内囤积的弹药、粮食足够守军消耗一年。
   不好打就算了,为什么非得打呀?
   这就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说话。在陈赓左集团(以386旅主力为基干,另附以38、25团)攻打榆社并清除附近各据点时,陈锡联右集团(以385旅全部为基干,另附以32团)同时攻打辽县并清除附近各据点。攻城命令刚下,部队才砍断外围各据点的铁丝网,刘伯承一个电话打来,说:
   “立即停止攻城!”“怎么刚开火就停下来?”陈锡联问。
   “敌人一个联队已从武乡出发,前往辽县增援,你们立即派兵前往伏击。”
   以攻克榆社、辽县两座县城为中心目标的榆辽战役部署了一支阻击部队,即范子侠的新10旅并附29团一部,但这支部队是部署在平(定)辽(县)公路上,负责阻击北面的来敌。武乡在辽县南面,当时还没与辽县直通公路,没想到日军走山路也要来增援。
   走山路给伏击带来了一个麻烦,那就是难以确定伏击地点。从武乡到辽县,有好几条路,敌人会走哪一条呢?于是陈锡联就请示道:
   “我们在哪儿设伏为好?”刘伯承“拨动”“神算”,想了想,说:
   “就埋伏在榆辽公路上的红崖头一带,限你们在今晚12点以前赶到。”
   刘伯承又“押宝”了,结果一“押”就中,陈锡联部打了个痛快的伏击战。但这个联队一来,辽县就打不成了。
   抗战以来,八路军收复过不少县城。但那都是乘敌军收缩战线或立足不稳之际收复的。如1937年10月杨成武派7个骑兵去侦察河北易县的敌情,结果骑兵还没到,守城的一个日军中队就撤了。乐得当地的百姓笑不拢嘴,将这个故事到处宣传,并说“八路军是神兵,一夜可走几百里”。至于强攻一个堡垒坚固的县城,过去还没开先例。
   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总有一天要攻打县城、省城、大城市的,总得找一个地方先试一试,闯一闯。
   榆社还是可以打的。
   榆社的守敌为一个中队欠一个小分队,计220余名日军,另还有60余名伪军。
   榆社是敌人从阳泉方向深入我太行根据地腹地最西端的一个据点,在我三面包围之中,再将榆辽公路一断,就成了一支孤敌。当然,这也是守敌将堡垒修得特别坚固、弹药粮秣储备得最充足的原因。
   打榆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整体态势上,日军对太行根据地设了一个大包围圈,像个大“囚笼”,东面是平汉路,西面是同蒲路,南面是正太路,北面是白(圭)晋(城)路(当时是铁路,现已拆)。
   在完成大包围后,日军又从阳泉沿平辽公路南下,至辽县后沿榆辽公路西进,进至榆社后继续向西扩展,至我军攻打榆社时,榆辽路敌占区与白晋路敌占区只差20来公里就会打通,一旦打通我太行根据地榆辽以北,平辽以西的那一大块儿就会被隔绝开来,局势会对我更为不利。因此,刘、邓决心把它拿下来。
   刘、邓派陈赓上阵,陈赓决心也很大。通常,八路军打仗,都是用一个老团带一两个新团打。但这一次,陈赓一下就“甩”出两张“王牌”:772团和16团。所带的两个新团:决死一纵队的38、25团,被派去打榆辽公路上的小据点。
   不打则已,一打必胜,决不拖泥带水,真是大将作风。
   9月23日23时,129师全师发起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的总攻时间到了。
   不料,一阵狗叫声惊醒了日军,他们盲目地开枪开炮。
   运动速度被迫放慢,我军推迟一个小时,即到9月24日零点才发起攻击。
   我军枪炮一响,敌军明确了目标,还击的火力更猛了。八路军尽管有压倒敌人10倍左右的总兵力,但在火力上还是“乞丐跟龙王爷比宝”,无法超过日军。
   对打3个小时后,主攻部队占领了西门外靠近城墙的几排房子,离敌军堡垒仅十余米。但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再也无法靠近一步。当然,敌军也不敢出堡垒一步。
   面对这种僵局,前敌总指挥周希汉只好下令停止攻击,主力疏散隐蔽,留小部就地抢修工事,坚守阵地。
   不久,天亮了。陈赓亲自来到前线,进入前敌指挥所。指挥所内,正在召开团级干部会议。
   “同志们!你们准备怎么打呀?25团、38团已经完成了攻占榆辽路沿线敌据点的任务,他们说要向老八路团学习,你们打不下榆社城怎么办呀!”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好,就看你们的了。”“希汉,走,我们一起到前线去看看。”“前线危险,你不能去!”“怎么不能去?”陈赓带上警卫员走出了门,周希汉急忙跟上。“喂,小鬼,你在那里写写画画地干什么?”“报告首长,我们在给敌人的射孔、火力点编号。”“编号干什么呀?”
   “连长说,编好号后,每个班分几个,各班开展竞赛,看谁先完成任务。”
   “很好!真聪明。希汉,马上全面推广这一做法。打完仗后,对这个方法的发明者要优先记功。”
   “是,我们的火力被敌人压下去,除装备比他们差外,没组织好也是个原因。前线的干部战士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离开这个阵地,陈赓又跑到另一个阵地。每跑一个阵地,他就数一数碉堡上的炮口和枪眼。跑完一圈,他心中有数了。
   “攻不下才是怪事!把炮调到左后方来!机关枪火力封锁敌人的枪眼,不准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碉堡中射出来!”
   接着攻击部队按照给敌人碉堡上的射孔编好的号,将每个射孔都落实到人。具体是:两挺重机枪封锁一个重机枪射孔,一挺重机枪或两挺轻机枪封锁一个轻机枪射孔,一挺轻机枪或两三名优秀射手封锁一个步枪射孔。(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