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青岛港上半年吞吐量一举超越9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越300万标准箱,从而以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了两个青岛港的业绩。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辉煌的业绩不是靠大的投资和高消耗实现的,而是在没有新码头投产的情况下,科学依靠现有生产设施完成的。青岛港“以效益
为本、以节约为先”,不断探索发展“节约型经济”的成果,因为“难能”,更显“可贵”。
在“不建码头也能发展”的坚定信念下,青岛港响亮地喊出“1>2”的口号,立志用年吞吐1亿吨和300万标箱的生产能力,实现年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突破600万标箱的目标。由此,2005年被青岛港人称为“管理挖潜年”。从年初开始,青岛港便掀起了大规模的节约挖潜战役,全港上下管理挖潜、资源节约蔚然成风,员工“金点子”层出不穷。仅上半年,青岛港就涌现出“金点子”5284个,其中有突出效益的就达969个,一举节电425万度,节油803吨,节煤614吨:前港公司用新材料陶瓷耐磨衬板替代皮带机系统的铸铁衬板,年可减低消耗4.4万元;港湾学院利用工业石蜡作为数控机床实习材料,年节省费用3.2万元;物流公司对正面吊液压系统进行综合技术改造,年可节省费用16.14万元;港机厂在25吨门机制造过程中,实施钢板批量集中下料,每月节省费用20万元……从每个生产环节看起来,资源节约和挖潜的效益不是个大数,但广大员工从一厘一毫算起,一点一滴积累,却积累出了一个惊人数字———全港上半年通过实施节约型经济革命,竟节约费用高达24356万元!
而青岛港破解“能力瓶颈”、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又一法宝是“效率”。“振超效率”、“孙波效率”等早已蜚声海内外,可青岛港人还不满足:在20万吨级矿石码头作业中,青岛港人进行科技攻关,通过对卸船机主钩下降速度的调整,省下了2秒钟,这使得每年就可以多抓36万吨矿石,相当于多干两条大矿船。在矿石公路疏运作业中,司磅员王琳琳将过磅时间缩短了3秒钟,使效率提高了55%,一年就可以多过1万多辆车,多运60多万吨矿石。开创“零待时”,提高船舶泊位效率。首批“零待时”在中远集运日本和欧洲两条航线共11艘船舶上启动,原本需要几十个小时的通关时间,现在出口通关平均仅需要15分钟。
在没有大投入的情况下,青岛港人用智慧与汗水再造了一个“青岛港”,实现了“不建码头也要发展、也能发展”的港口业奇迹。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青岛港通过资源的节约利用、效能的持续提升,建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机制。(本报记者戚一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