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给广东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也把人们内心深处的侥幸心理彻底掀翻。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为何企业的投保率如此之低?经济发达了,农业又该摆到怎样的位置,农业保险何去何从?
入夏以来,广东省遭遇罕见大雨,经济损失惨重。据广东省保监局的资料显示,截
至6月底,洪灾给广东省带来直接经济损失45.2亿元。
然而,能够获得商业保险公司理赔的损失却只占一小部分,财产险的乏人问津和农业险的真空窘境,在洪灾之后终于显露无疑。令人欣慰的是,在洪灾过去的半个月后,财产险热销和广东加速农业险试点的消息或许可以抚平洪灾留给广东的创伤。
数十亿元缺口保险怎补
记者手中拿到的一份广东省保监局的统计表明,截至6月29日,该省辖内保险公司共接到洪灾报案4091起,理赔金额2亿元,已支付、预付和垫付保险赔款1038万元。有消息人士指出,广东保险公司最终的理赔金额很大,但应该不会超过5亿元。
5亿元是个大数目,但相对于洪灾造成的数十亿元损失,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广东省保监局有关人士表示,造成保险理赔金额与洪灾损失之间相差甚大,有两大原因。
首要原因是投保不足。该人士称,“我们调查发现,在重灾区受损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投保率很低。居民风险意识不强是导致投保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洪灾造成居民的房屋损失恰恰又是本次灾害的重点之一。”
“除了居民以外,企业的投保意识也十分薄弱,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与广东各保险公司的频繁交谈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尽管广东的民营企业非常多,但是他们的投保观念相对滞后,这与广东发达的民营经济十分不符。”
从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看,在所有投保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投保相对充足,而民营企业和个人私营企业相对甚少。广东省有20多家民营企业,目前只有5%至10%的民企购买了企业财产保险。广东一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一语道破,“民营企业都存有侥幸心理,更有一些民营企业家把保费支出视作一种经营成本而不是当作一种有力保障。”
其次是农险真空问题,这也是广东保险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洪灾对广东农业造成的损失,多数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广东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均呈萎缩态势。
财产险骤然升温
经过这次洪灾的肆虐,深受其害、损失惨重的广东居民和企业对于购买财产险简单拒绝,相反这些地区的财险保单猛增。前往保险公司咨询、购买财产险的居民和企业络绎不绝。
记者从人保广东分公司、太保广东分公司等了解到,最近半个月内家庭财产险的保费收入比平时增加了几成。
据平保浙江分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为广东家庭财产买保险的市民并不多,洪灾虽然过去了,但是造成广东等地财产损失的消息还是令他们心有余悸,一股购买财产险的热潮骤然掀起。
据广东一家保险公司业务员介绍,一般居民适合购买传统保障型的财险险种,一年保费只有几百元,而保额为5万至10万元,保障范围较全面,其中涵盖了房屋、家电、家具、装潢等方面的意外损失。
广东保监局财产险监管处处长刘云海向媒体透露,目前,广东保监局已经跟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初步接触,商讨推出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保险,但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农业险试点加速
正在洪灾理赔当口,国家对农业险的重视也促使广东省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一行亲赴吉林和黑龙江,考察两地农业保险机制,以加速启动广东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适合广东的农业保险模式。
“作为保监会指定的几个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之一,广东在探索农业保险路上摸打滚爬了很久。”目前仍在吉林和黑龙江调研的刘云海表示,广东将争取在年内进行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而且是多层次的。
对于是否会复制吉林安华农业保险或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的模式,亲赴两地考察现场的刘云海表示,“最终广东选择成立专业性的农险公司,还是选择相互制保险等模式,还有待调研结果才能决定。”
广东保监局办公室王小姐告诉记者,现在广东保监局正在和广东省委农办、广东省农业厅和广州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联系,征求他们的建议和支持,争取在今年7月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敲定农险最终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称,广东采取农业相互制保险模式的可能性很大。相互保险公司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相互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与股份制公司有很大区别,具有经营灵活、成本低、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业务等优势。从广东自身的情况分析,企业、农民的投保意识比较淡薄,用专业性农业保险模式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而采取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的形式也许更能让人接受。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