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1993年青啤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我市就开始了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并在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市融资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记者近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截止到目前,我市共有12家公司、13只股票在境内外上市,另有一户企业已通过证
监会审核正待发行股票。通过资本市场,我市累计融资123.66亿元,户均融资超过10亿元,分别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和第一位。 上市公司运营情况良好
近几年,全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但岛城的各家上市公司运营情况良好。2004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末,我市上市公司(不包括今年完成借壳上市并更名的海尔电器)资产总计达334.6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27.71亿元,同比增长9.03%。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去年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总额15.77亿元,比上年净增4312万元,同比增长2.81%。其中海信电器实现利润总额8826万元,同比增幅高达98.96%;共上交税金25.24亿元,比上年净增2.90亿元,同比增长12.98%。去年上交税金最多的三家上市企业分别是:青岛啤酒19.19亿元,双星股份1.10亿元,青岛海尔1.04亿元。
12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也持续增强。去年累计对外投资50.31亿元,比上年末净增0.85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投资收益3.58亿元,比上年净增0.27亿元,同比增长8.16%。投资收益率为7.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20亿元,比上年净增0.88亿元,同比增长6.61%;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各家均已成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研发费用为1.33亿元,比上年净增0.45亿元,同比增长51.14%。
民营企业成为上市新亮点
岛城企业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构成之一,一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被看做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是否活跃的标志之一。
我市企业于1993年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上市公司特色鲜明,规范运作,在中国证监会、发审委、证券交易所等部门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青岛现象”,为下一步青岛企业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9月22日,青岛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我省第一家获准以红筹模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民营企业。此举标志着岛城资本市场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目前,我市另有通过中国证券会发审会批准等待发行的公司1家,正在审批的2家。还有3家企业境外上市工作也正在积极进行中。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民营企业将成为我市上市工作下一步的新亮点,上市公司所有制布局单一的局面得到改变。目前我市重点培育的上市企业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此外,上市公司行业布局单一的局面开始改变,实现了由传统行业向集约化、高科技行业的跳跃。
政府助推资本市场建设
为大力支持优质企业境内外上市,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其中规定,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无论首发或是再融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均可根据融资额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奖励,最高奖励额达100万元。
此外,自2005年起,我市每年至少选择2户产品结构、资产质量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给予重点引导、培育和扶持,争取进入上市辅导。力争到2010年底,我市上市公司突破20家,各县级市(区)至少各有1家上市公司。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融资形式,是重大的招商引资行为,是培植内生性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下一步,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将继续坚持境内外不同市场并举,直接间接不同途径并举,大中小不同规模企业并举,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并举,国有、民营、外资不同所有制企业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推动企业上市。(本报记者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