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劳动力可供转移的威海,无意间成为全国劳动力转移的示范。此事引发许多政府官员及专家的思索,他们提出,解决劳动力转移难,更应从缺少劳动力的发达地区入手。
据山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调查,山东省每年有100多万农村劳动力待转移,为寻求突破,去年全省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特别
是加强了对劳动力富裕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倾斜。但据了解,由于落后地区不靠近劳动力的需求市场(即用工企业),缺少培训后的安置渠道,许多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未能实现有效转移。
威海则不同。在威海,每年劳动力缺口在10万人以上,威海市中小企业局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到菏泽、西安、安徽等中西部地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手,针对威海市企业用工要求,主要由威海政府出资对中西部报名的农民工分类进行培训,达到企业上岗要求后即被企业招用安置。为了能让农民工留下来,防止“以工返农”,该局还加强了对安置后的农民工的维权。
国家农业部邀请参加现场会的有关经济专家认为,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能否转移成功决定于销售而不是生产环节。缺少劳动力的威海是劳动力的销售市场,将培训与安置结合,实际是符合了供大于求情况下的“以销售来组织生产”的规律。所以说,劳动力转移的专项资金,不仅应投向有富裕劳动力需转移的地区,更应投向缺少劳动力的经济发达地区,从这些地区寻求突破。
责任编辑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