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杨澜决定将其与吴征拥有的‘阳光媒体投资’权益之51%无偿捐赠给社会”的消息见报后,这两天各界的反应并非如
想像中的充满溢美之辞,而是充斥着众多的质疑。昨天有消息报道,青年学者余杰更是站出来重提杨澜夫妇假文凭事件,公然怀疑杨澜捐赠的诚信。
捐赠是否有其经济目的?到底捐了多少?杨澜究竟有多少钱?捐赠是否能真正实现并得到有效监管?一件回报社会的公益举动,为何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中会受到如此多的猜测和质疑?杨澜的助理杨捷证实杨澜要无偿捐赠“阳光媒体”权益之51%成立阳光基金会的确是真的,但杨澜夫妇现在法国,他们从法国回来后会对公众作出解释。不过,在杨澜夫妇解释之前,有一点很明显,杨澜正面临着严峻的信任危机。
质疑一
捐赠可能另有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团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说,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白送多少钱”,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今年4月,杨澜凭借捐赠善款6090万在《2005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中高居慈善家排行第四位。据悉,这笔善款除向海啸灾区和厦门的弱势青少年分别捐赠了上万元之外,而大部分善款均投放到与阳光文化有关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照此推测,杨澜这一次会不会也是一种投资?
质疑二
杨澜到底捐了多少
首先,法律界人士就认为“捐赠其和丈夫所拥有的‘阳光媒体投资’权益之51%,这话十分不明确,因为从字面上讲,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杨澜夫妇将把在“阳光媒体投资”公司中投资每年所带来的收益,即一般所说的红利的51%,捐赠出来;二是,也可以理解为,杨澜夫妇将把在“阳光媒体投资”总共拥有的51%股份所带来的所有收益捐赠出来。其次,晚“阳光文化”半年问世的“阳光媒体投资”却始终保持了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2000年初始投入的3000多万港元,5年时间总净资产扩大到逾20亿港元。不过,由于“阳光媒体投资”的多次调整和股份交易,杨澜夫妇在公司持有股份的数额经过多次变化,目前已很难估算。因此,杨澜夫妇此次到底捐赠了多少,实在让人感到神秘。
质疑三
捐赠能否有效监管
法律界人士还分析到,杨澜的捐赠行为本是好意,可是捐赠的客体能否满足要求,并达到捐赠的最终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阳光卫视本来靠的就是杨澜的名气起家,如今一旦杨澜从“阳光媒体投资”中退出,股票的风险将有可能加大。另外,慈善捐赠分3种方式:捐赠给特定项目,如建设大桥;捐赠给特定机构,如残联、妇联等;独立成立一个机构,即杨澜采取的方式。前两种捐赠方式都是直接拿出资金,由受赠方接收后去运用。而最后一种的资金到底能不能落实,慈善行为怎样执行、能否执行,
就要看捐赠人自己。许多捐赠行为无法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督,正
因为这样,牛群的“裸捐”可以说不捐就不捐了,因为决定权就在于他自己。
质疑四
杨澜诚信度有多少
对于杨澜的捐赠行为,学者余杰更是表示了怀疑:如果捐赠人的公信力得不到保证,这个基金会能成功吗?余杰回忆,当初国内舆论在争执杨澜丈夫吴征的“巴灵顿大学”的“假学历”问题时,杨澜对“假文凭事件”的否认态度惹恼了他,于是专门写了批评文章,痛斥道:“这位风度优雅的女子,怎么能够将假话说得义正词严呢?”但就在他写文章的时候,余杰收到一位自称是阳光卫视的记者的电话,希望为他做一期《人生在线》的专访。余杰将自己已经发表的《吴征为什么恼羞成怒》一文、并当时正在撰写另一篇批评杨澜的文字的背景告诉了对方后,第二天对方回话说“采访取消了”。从这些事情上余杰认为杨澜和吴征的诚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