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炮轰”彗星使命的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3日成功“发炮”,释放出的撞击器将会在24小时后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万众期待的太空“焰火”表演即将开幕。 “炮弹”已“出膛”
北京时间3日下午1时零7分,形同洗衣机大小的撞击器与“深度撞
击”号探测器成功脱离,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奔赴坦普尔1号彗星彗核,踏上了“自毁”之旅。 在经过24小时的飞行后,重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将在北京时间4日下午1时52分击中彗核冲着太阳的一面。科学家们预计,撞击会在彗核表面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坑。撞击的威力与5吨TNT炸药不相上下。
飞行过程中,撞击器上面搭载的拍摄装置将会向停留在安全位置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发回照片,从而揭开坦普尔1号彗星彗核的神秘面纱。
撞击后15分钟左右,探测器也将距离彗核仅500公里。此时,为了免遭撞击溅起的碎片侵袭,“深度撞击”号会停止拍照。与此同时,布置在太空中的“哈勃”等望远镜以及20个国家的地面天文台都会对这次难得的人工“天象”进行密切监测。
风险仍不小
科学家们相信,这次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系起源之谜,因为彗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但这一愿望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撞击器能否命中目标。
目前,坦普尔1号彗星和撞击器都在以超过子弹射速20倍的速度运动,原先的运算稍有错误就有可能“脱靶”。撞击前2小时,撞击器将转入自动驾驶状态,完全脱离地面控制人员的掌控。一旦出现电脑故障或软件设计存在漏洞,这项耗资3.3亿美元的计划就将功亏一篑。
科学家们预计,撞击会造成彗核上的冰雪和尘埃等四溅,其亮度也会显著增强,其景象犹如在太空中放出一个“焰火”。
彗星有点怒
也许是“感应”到了将要遭遇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脾气”3日开始变得“暴躁”。它向空中喷射出更多的冰和尘埃,围绕在彗核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云也在膨胀。
这是过去3个星期里,坦普尔1号彗星第4次“发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