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原名李耆华。1913年东渡日本时,他依《方言》中的“钊,远也,燕之北部曰钊”,改名为李大钊,以表明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瞿秋白原名瞿霜。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其母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因“霜”乃秋天之物,且霜的洁白可比喻为高洁,又晋朝陆
机《文赋》中有“不懔懔以怀霜,老眇眇而临云”之句,于是,他便改名为“秋白”。 刘少奇原名刘渭璜。1918年夏天,正在中学读书的刘渭璜对同学张子珩说:“我要改名少奇,我感到应当少小就立奇志,即使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家、民族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切。”从此,他改名为刘少奇。
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的王若飞,原名王荫生。他从小就崇拜岳飞,在读了《木兰辞》后,又有感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遂改名为“若飞”。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的黄公略,原名黄汉魂。由于崇拜西汉时期张良的老师黄石公的谋略,于是,他改名为“公略”。
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领导了广州起义的张太雷,原名张曾让。参加革命后,他改名为张太雷,其含意是立志把自己化为改造社会的“巨雷”。
彭真原名傅懋恭。在后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中,他用过许多化名。1937年到延安后,傅懋恭改名为彭真。彭真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人生在世,要一辈子追求真理、服从真理。
邓颖超原名邓玉爱。邓玉爱6岁时到天津,上小学后,改用学名邓文淑,这一学名一直使用到她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女师上学时,因她聪明,教国文的白眉初老师给她改名“颖彬”,又叫“颖斌”,但邓文淑不喜欢“斌”字,遂自己改名为“颖超”。邓颖超这个名字的公开使用是在1922年夏,即她从北京重返天津,在马千里任校长的达仁女校任教之后。
陈毅原名陈世俊,自号“仲弘”。后来,他感到取名字如果真要有点什么意义的话,那么,万事成功都得有毅力,于是,就改名为陈毅。王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