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经贸委获悉,为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现代流通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我市日前出台了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规划,将城阳、胶州、胶南作为首批试点区市,计划2005年在全市规范发展新型“农家店”1000处;计划2007年,总数达到2500处,形成以区市级店为龙头、镇级店为骨干、村
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青岛市总人口731万,其中农村人口472万,占总人口的65%。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05.5亿元,其中县级市及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45%。我市农村各类农家店、代销店、夫妻店等总数1万多处,年销售额约3亿元。
近年来,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的发展,不断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在以农产品购销、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为重点的三大流通网络建设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首先,引导骨干流通企业发挥品牌、配送、管理优势,向市郊镇、村延伸,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已经起步。目前,利群集团、维客集团、利客来商贸公司等骨干流通企业先后在市郊和5市城区设立万平方米以上大型购物设施累计达到13处,在重点乡镇设立中型超市7处,以特许加盟等形式向镇、村延伸,改造农村便利店500多处。其中维客集团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通过加盟连锁已改造镇级“农家店”120处,村级“农家店”265处。
其次,发挥县级供销部门和农资龙头企业作用,聚集流通网络资源,农资连锁营销体系初步建立。目前,我市农资连锁店总数达到700多处,连锁经营企业农资经营市场占有率达到75%,著名品牌化肥的销售量占化肥总销售量的50-60%,比连锁经营前增长了20%。莱西供销社、胶州农资公司、胶南绿洲农资公司已在当地镇、村发展农资连锁超市536处,较好的发挥了主体带动作用,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为政府平抑市场价格,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供销社坚持农副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双向”开拓,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70处,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站2600多处。
第三,多层次、多门类、多种经济成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市场121处,2004年实现交易额105亿元。其中,农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1处,实现交易额29亿元,这些市场大部分是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其中,莱西的蔬菜和山楂、即墨的生猪、平度的花生以及胶州花卉和土豆等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市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由过去的集散型逐步向产业型方向发展,如莱西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已与千家万户的农民、基地相联结,建立了长期商品基地13个,专业村20多个,专业户3000家。
农村消费网络亟须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加强农村市场网络的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农村市场需求来说,仍远远不够,同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发展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
———农村市场网络发展不平衡,原因主要是受农民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状况差的农村,新型流通方式难以立足,发展滞后。另外,部分区市市场网络建设缺乏合理规划,选点具有随意性,存在“有场无市”或“有市无场”等问题。
———传统“农家店”设施落后,农民消费环境差。骨干流通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加快了农村超市和便利店发展,但覆盖面和总量尚未形成气候,农民消费主要在落后的代销店、夫妻店或市场上一些小而散的经营企业实现,商品档次低,售后服务欠缺,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消费品市场监管工作薄弱。农村经营者行为、商品质量等问题缺乏及时监督,产品不合格率高、假冒伪劣问题时常出现,危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商务部正式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目标是从2005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试点带动、整体推进,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
据市经贸委有关人员介绍,近日出台的“万村千乡”试点规划,明确提出了计划目标,那就是2005年,通过试点在全市规范和发展新型“农家店”1000处。其中,在试点区市新发展600处,区市级店20处,镇级店180处,村级店400处。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市发展新型“农家店”总数达到2500处。其中,区市级店200处,镇级店800处,村级店1500处。试点区市镇级“农家店”覆盖面达到100%,行政村覆盖面达到50%以上,形成以区市级店为龙头、镇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据介绍,“万村千乡”试点工作将坚持合理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及区域界限,支持社会各方资金和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积极参与“农家店”建设。另外,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原则。在支持社会各方资金和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到试点区市投资新建“农家店”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流通资源,引入连锁机制,规范改造原有“农家店”。支持各类中小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设“农家店”。
据市经贸委有关人士介绍,青岛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拥有许多有利条件,如主体企业积极性高,有向农村市场拓展的内在要求。随着青岛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聚集,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村生活方式已到了转折时期,超市下乡将对促进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催化作用。具有一定管理和品牌优势的骨干流通企业,避开城市市场竞争锋芒,向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农村拓展,成为扩张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青岛利群集团、维客集团、利客来商贸公司等大型流通企业,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积极性较高。
同时,我市有较好的试点基础。试点区市经济状况较好。首批三个试点区市城阳区、胶南市、胶州市,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GDP,分别达到5202元、249亿元,5013元、227亿元和5078元、217亿元,在全市(区、市)均居于中等以上水平,符合发展新型“农家店”试点工作条件。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我市推进超市下乡、构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开展试点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报记者李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