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前些年的“洋快餐”在国内遍地开花,汽车售后服务业(汽车用品及汽车快速保养)的洋品牌近来接踵进入中国,中国正在迅速膨大的巨大汽车市场无疑是他们瞄准的目标,而在这方面,国内鲜有能与之匹敌的自主品牌。汽车后市场,难道只是洋品牌的“午餐”?人民网刊文提醒,国内汽车后市场自主品牌建设刻不
容缓。 6月9日,美国最大的连锁汽车快速保养品牌之一的胜牌,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快保中心店。和来自日本的著名汽车用品商澳德巴克斯、黄帽子一样,胜牌也选择在上海滩迈出“连锁中国”的第一步。
连锁中国———外资品牌纷纷登陆
对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胜牌、澳德巴克斯(AUTOBACS)、黄帽子的名字也许还有些陌生。
但在美国和日本生活过的人会知道,它们的“势力”有多大。
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汽车快速保养品牌之一,胜牌在全球共设有800多家快保店。位于上海的胜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不仅是它在中国的首家汽车快保中心店,也是亚洲的第一家胜牌汽车快保店。该公司由美国亚什兰集团与中方伙伴合资组建。
日本黄帽子株式会社在日本已经拥有500多家连锁店,是日本汽车用品市场的第二大品牌。到目前为止,黄帽子已经在广东、上海和北京相继开设了三家汽车用品连锁店。
黄帽子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连锁集团澳德巴克斯,目前也在北京设立了一家连锁店。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下30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
国内后市场———缺乏自主强势品牌
这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了500万辆。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900万辆左右。
如此巨大的汽车市场,必然衍生出巨大的汽车服务市场。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10年,中国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更加令人动心的是,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利润率高达40%。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左右。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汽车制造业,国内汽车后市场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普遍业态简单、规模不大,几乎没有形成具有全国市场号召力的强势品牌。
据统计,北京现有近5500家汽修企业,其中具有一类资质的仅有300家左右;上海现有二类资质以上的汽修企业1538家,三类的约有5000家。品牌建设———国内企业当务之急
“维修店没有牌子有关系吗?”王衡是北京定慧桥附近一个汽车维修养护店的个体老板。聊起有关品牌的话题,他反问记者。
对于品牌,王衡有自己的算盘:牌子响客人自然会多起来,但自己的小店现在只能靠手艺留客,等赚了钱,店搞大了,再去打牌子也不迟。
和王衡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在少数。这些个体户虽然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却是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主力军”。有专家认为,如果这些经营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品牌建设,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汽车后市场的品牌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了。”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渌江表示。
由大变大———品牌建设要连锁经营
王渌江告诉记者,要想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搞品牌店,由小到大、“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合适了,现在的模式是“由大变大”。“如果要快速将品牌做大,连锁经营是有效的做法。”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快修连锁企业已占据整个汽车售后服务业80%以上份额,产值占到整个行业的50%以上。NAPA就是个典型。NAPA是“全国汽车配件联盟”的缩写,其旗下的连锁店已超过1万家。
有专家曾总结过NAPA在连锁经营方面的经验。首先连锁经营的规模化确保了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优势。连锁网络成功地将分散零落、规模不大的区域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稳定的用户市场。其次,管理现代化、集约化有效地兼顾了经营成本和市场需求。它利用信息系统充分调动总部、分中心和连锁店库存,科学利用仓储流动资金,有效地减少物资储存和资金占用,降低运营成本。再有,品牌统一化树立了整体信誉。连锁经营将各连锁店的有限资金集合起来,形成巨大的行销投资。这种投资规模足以使连锁网络的总部集中最专业的市场策划人员负责策划工作,组织多种媒体参与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整体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