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日照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并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致富手段,日照政府采取了
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品牌保护方面,对崂山茶的发展也有借鉴之处
日照茶品牌保护“组合拳”■本报记者刘红星
众所周知,我省是茶叶消费大省,据统计年消费茶叶4万多吨,但是生产茶叶却是弱项,每年生产茶叶仅5000吨左右。近几年随着日照、青岛、临沂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增大,我省自产茶叶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日照作为我国最早南茶北种的成功地区,在我省茶叶产量中占半壁江山,种植面积12万多亩,日照的雪青和碧绿全国闻名。
但随着日照茶业的不断壮大,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导致茶叶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进度缓慢。再加上个别游商浮贩以次充好,影响了日照茶的信誉。另外品牌林立,不利于日照茶整合出击,向更高层次发展,品牌影响力有限。面对这些问题,日照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收效显著。
集中打“日照牌”
日照东港区是日照茶的集中生产地之一,东港区今年将继续承办日照国际茶博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为冰告诉记者,“日照为了保护日照茶的品牌形象,专门申请了日照茶证明商标,凡是符合日照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条件的,才可使用日照茶商标。这样,使用符合条件的日照茶加工生产企业均打出‘日照茶’的牌子,使日照茶对外形成合力,加快了产业化发展。”
最近《“日照绿茶”地方标准》也通过了省专家组的审议,标志着日照市绿茶生产、加工、销售有了自己的标准,这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日照绿茶的区域范围、卷曲型和扁平型日照绿茶的质量等级、各等级的理化、卫生、感官等质量要求,同时还规定了生产日照绿茶在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技术、包装运输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的通过将进一步提高日照绿茶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规范茶叶生产单位的经营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更好的保护日照绿茶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使日照绿茶品牌成为真正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抓质量促品牌
记者在日照东辰茶叶市场看到,这里的购销两旺,很是热闹。负责日照茶博会宣传的陈为冰告诉记者,我们为了规范市场动了脑子,主要是抓质量,只有质量有保障,品牌才有生命力。据悉,东港区专门成立了茶叶局,这个机构就是负责扶持该区茶叶种植,并对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进行监督,为了保证质量,还投资200万上了一条专门的检测线,不通过检查,就不能贴日照茶商标。这一招,有力地保证了监管的目的。
去年东港区有四个产茶重镇划到了岚山区,但这里的茶叶生产仍占日照的一半左右。由于其操作经验丰富,更是解读日照茶品牌保护的一把钥匙。
除了监管,日照还注意引进茶叶“智慧”,抓研发,推行标准化管理,提升产业品质。他们先后与国家茶科所、山农大等科研院所联姻联智,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
借会展扬美名
今天是第三届日照国际茶博会开幕的日子,资料显示上届茶博会签订茶叶购销合同金额6210万元,实现现金交易额3620万元,参展、参观者达到8万多人次。茶博会正成为日照茶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其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加的途径之一。
今年为了搞好第三届茶博会,组委会专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茶博会之前,就把这杯好“茶”炒热了。分析日照茶影响不断增大的原因,与搞节会有很大关系。日照市市长于建成也多次提出要用会展提高日照的影响力。日照茶的做大,无疑也得益于这一思路。
为提升本届茶博会的品位和档次,茶博会组委会按照“国际化标准,专业化水平”的原则,从规格到设施、服务全部按照国际惯例设置,涉及茶叶加工、包装、茶叶机械、茶道茶具等诸多领域。共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50个,特展区展位20个,境外参展企业占7家以上。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招商,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扩大了日照茶的影响。以节会促市场,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日照茶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