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苏醒,全球震颤。自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领导层决心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力争202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到目前的4倍。
这只是回到正常的状态。在1820年以前,中国曾是世界的主要强国
,但它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19世纪的欧洲、20世纪的美国都先后在中国占有支配地位。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又到了中国回到世界中心的时候了。
怀疑者曾预测中国将陷入不可避免的动荡。但25年来,中国有效地约束了城市化、避免了经济过热、减少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以出色的表现驳斥了所有怀疑者的观点。但将来呢?中国仍会快速发展下去,而不被它的不利条件所束缚吗?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一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显露。
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全球化。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全球8%的石油、30%的钢铁都被它进口,它还是各种原材料的主要客户。不进口这些货物,中国的持续发展就难以为继。一度闭关锁国的帝国如今敞开门户,它的命运已经和其他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中国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并不像传说的那么突出。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了370%,年均增长率为6.1%(原文如此——编者注)。而日本在1950年到1973年期间,GDP增长了460%,年均增长率为8.2%;韩国在1962年到1990年期间,GDP增长680%,年均增长率是7.6%。
必须强调的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DP尚不及美国的1/6,这也是日本1950年时的起点水平。中国要跻身富国行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经济的大部分都掌握在国家手中。在庞大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12年来,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尽管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在不断推进,但问题仍堆积如山。由于国有企业经营不善,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积累了大量坏账。金融领域存在着资金管理混乱等弊端。这些被认为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弱点。
中国能源极度缺乏。为稳定石油供应,中国积极开展外交,与俄罗斯、非洲以及中东国家等能源出口国关系密切。人们能够理解中国的这类外交活动,因为能源问题关系到它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局。此外,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的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使它在未富之前过早步入老龄化阶段。中国还有7亿农民(原文如此——编者注),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同时城乡差距日益增大。
不过,中国仍拥有足够的事实令怀疑者闭嘴。典型的例子是,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逐步延伸到内陆地区,几百万农民因此得以提高收入,找到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昔日象征着中国城市形象的自行车洪流如今已从街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拥堵在马路上的一排排轿车。在中国,几十座新城市一夜之间冒出,几千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几千公里高速公路修成贯通,几万家发电厂始终超负荷运转——这样的景象年复一年地出现,仿佛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摘自6月16日法国《世界报》,作者埃里克·勒布歇,原题为“龙的弱点”,汪析编译)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