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峤 在一个关于山东未来发展规划的专家建议中,我们看到了“城市区”的概念。这个建议,第一次超越传统行政区划,把围绕经济中心城市周边的一些城市划定为“城市区”。
我们认为,虽然目前这还是一个规划的概念和理念,但这是一个进步,是观
念上的一个进步,也反映了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需求。 这得从城市化和大城市发展的道理说起。首先,人们现在认识到,城市化是大势所趋。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3.6%,而眼下,这个比重已超过50%。人们曾担心城市发展会占用更多的土地,实际上,就居民占用的住宅等生活用地来比较,城市化会带来土地节约而不是浪费。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用地133平方米,而农村居民是182平方米,这还只是一个直接的数字,高度分散的村落还由于道路、供水、供电等而占用更多的农田,而这些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远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要差得多。
人为什么不留在农村?一位世界著名经济观察家在回答这一提问时幽默地说:假若你牙疼,在农村你可能找不到好的牙医,甚至找不到牙医,而在城市,这一切都不成问题。所以,你不愿留在农村。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更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合作,甚至生产一枝铅笔,也需要几家企业合作。只有充分分工,才能带来效益。显然,农村居民只有尽早迁移到城市里来,才能抢到属于自己的分工。
其次,超大城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达到30%—50%时,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城市化低成本扩张阶段。而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程度将达到45%以上,城市净增人口将达到2.8亿左右。专家普遍认为,人口密度较高、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特大型、大型城市比较多,这是因为大城市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上的效率,较之于小城镇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中国现阶段超大城市的发展是有客观必然性的。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迅速实现进口替代、增加工业产品出口等,都是其经济政策的非常重要的目标。而如果限制城市规模的发展,限制经济活动向大城市集中,对于实现这些目标是不利的。与一些人强调的交通拥挤、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弊端相反,大城市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其积极的一面。
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中。近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应通过强化周边卫星城的建设,形成经济分工联系密切的“组团式城市群”。
近几年,青岛在实践中走了一条组团发展的路子,城市结构迅速向海湾型嬗变,较早形成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以此为基础,再向外辐射,就像恒星、行星和卫星一样,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互相吸引,互相依靠,共同促进,共同繁荣,谁也不离开谁,共同组成一个板块,形成一种整合的优势。
斗胆提出一个大胆的预言:青岛,将跻身世界上最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行列。“青岛城市区”的形成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把围绕经济中心城市周边的一些城市划定为“城市区”,这个概念的提出,超越了传统行政区划,是观念上的一个进步,也反映了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