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24日发表施君玉文章,说美国遏制中国有四策。一是政治手段,在中国内部制造不稳定因素,二是利用军事实力,在中国周边地区搞战略包围圈,引诱中国稿军备竞赛,消耗中国实力,三是在经贸和汇率上向中国施压,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四是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威胁。
美国的对华政策,从长远
看,肯定是以遏制中国的崛起为基本出发点。遏制中国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既定方针,也是国际政治的规律性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牵动国际格局的变化,引起其它大国的警觉,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而实施遏制是最本能的一种应对战略。但是,如何遏制以及能否成功实施遏制,则取决于很多因素,绝不是美国所能左右的。作为一种对外战略,遏制别国并不是“免费午餐”;作为遏制方的美国也要付出代价,消耗资源,而且最终不一定达到目的。
不同策略交替使用
正因为遏制中国需要付出代价,美国就不得不谨慎行事,更不会采取孤注一掷的对华政策。在以遏制为主的总体战略框架下,美国实际上还有着阶段性的政策目标。从近年来的动向看,美国近期内不会对中国采取全面遏制和封堵的政策。但是,渐进式的遏制早已开始。
从总的战略看,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对策大致上可以从四个层次加以解析:一是以政治为手段,分散中国的精力,拖延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制造麻烦,如利用民主、人权等问题,对中国进行妖魔化,在中国内部制造不稳定因素等;二是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包括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战略包围圈,对中国展开心理围堵,引诱中国走上军备竞赛的歧途,从而拖垮中国或拖延中国的发展;三是利用经贸、汇率等经济问题对中国施压,以所谓的“国际规则”苛刻地规范中国的行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四是作为最后万不得已的选择,对中国实施间接或直接的军事威胁。
虚实并用相机而行
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目前还处于密切关注、相机而行的阶段,没有最终明确将实施哪一种对策。对美国而言,未来恐怕都会本着“相机而行”的精神应对中国的崛起,也就是说,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将采取不同的对策。由于对华遏制充满风险,美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注意不同对策的交替使用,如果使用的对策“过火”,不仅对美国代价太大,而且还达不到目的。
从近一个时期看,美国采取了虚实并用的方针。所谓虚的一手,就是夸大中国的军费开支和军事力量,散布“中国威胁论”。美国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遏制中国制造舆论氛围,为今后的“制华行动”进行舆论铺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离间中国和邻国的关系,恶化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
加大经济遏制力度
所谓实的一手,就是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实施“利益围堵”。近来,美国在纺织品出口问题上日益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力度,态度日趋强硬和无理。其实,纺织工业对美国并非举足轻重,但对中国却是解决就业的重点行业,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美国拿纺织品开刀,可谓抓住了中国的“软肋”。人民币汇率是美国的另一个重点目标,美国将加大对中国的压力,迫使中国提高人民币汇价,打击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可以预料,利用经贸问题遏制中国将是美国近期对华遏制政策的重点。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