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问南大的学生,今年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会这样告诉你:1月,化学系的孙永波被查出患上了胃癌,在他住院期间,同校患上白血病的外语学院周煜把募捐款中的三万元转赠给他,事情由南大小百合BBS传出,震撼了全校学生,也震撼了校方。
每一个学子的背后,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他们的不
幸,会毁灭整个家庭的希望,在南京大学所有工作人员、校友、学生的努力下,南京的最高学府发出倡议:“谁也不愿意希望的火种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熄灭,谁也不愿意看到年轻的学子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
周煜感动了整个南大
今年1月,南大外国语学院品学兼优的大四女生周煜刚与苏州一家外企签订就业协议,就因嘴角溃疡流血不止被诊断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为挽救周煜的生命,南大师生积极募捐,然而正当大家期盼周煜能早日康复时,南大化学化工学院02级本科生孙永波又被查出患上了胃癌。周煜主动从自己收到的募捐款中拿出了3万元给小孙。短短时间两名学生先后遭遇险病,需要大量费用,而爱心虽无穷,募捐却有限。怎样才能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挽救一个又一个遭遇病魔的大学生?
今年1月9日,一名网友在南大小百合BBS上发帖,建议学校设立大学生重病急病救助基金,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共鸣。随后,南大校方在网上作出积极回应,并开始着手建立大学生重症救助基金。一份号召大家向“南京大学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捐款的倡议书,由南大发展委员会、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团委和红十字会联合发起———“谁也不愿意希望的火种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熄灭,谁也不愿意看到年轻的学子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里你献出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爱心。”如今,南大重症基金会已经由构想成为现实。
孙永波:乐观面对一切 很想见周煜
在鼓楼医院的住院区,记者见到了南大化学系的孙永波,一个身穿蓝白病服,戴着无框眼镜,五官明晰端正的男生。当记者走进病房,正准备与他和他的父亲打招呼时,他轻轻“嘘”一下,用手指了指临床正在休息的病友,把记者带到了外面的休息区。
和先前的想象有点不同,孙永波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也挺健谈,但他的身上依然留有明显的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脸颊没有什么血色,嘴唇也微微泛着白,还有几个微小的溃疡点,在他耳蜗里还有很多明显的血丝,十个手指的指甲下面都呈现红白色条纹状。记者笑着安慰他:“头发还挺多的,恢复得不错啊。”孙永波呵呵笑着摸了摸头:“这是才长出来的,以前做化疗的时候几乎都掉光了,现在就当是剃了平头吧。”说起自己发现病情的经过,小孙很平静,他笑言都是靠同学的一片谎言自己才会接受得那么自然。
去年12月28日,原本身体不错的孙永波突然觉得身体很累,心慌得厉害,可当时也没放心上,到29日才去校医院简单查了一下,以为就是贫血而已,于是就没事人一样的又回宿舍了,可情况到了30日突然变得严重起来,身体变得极度虚弱,连路都走不动,饭也吃不下,而且开始呕吐出一些咖啡色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当时呕吐的不是食物而是血。小孙于是在同学的帮忙下被送到鼓楼医院,12月31日,胃镜的检查结果仅仅是胃溃疡,小孙也没一点怀疑,在同学“复查”又“复查”的建议下,今年1月4日最终的检验结果出来了,此时已经被诊断为胃癌的小孙还被蒙在鼓里,对自己是胃溃疡深信不疑。
而这时,已经知道真相的同学继续扮演着说谎者的角色,他们用善意的谎言让孙永波接受了手术:“这个病(溃疡)要预防,你是处在临界点,还是开刀的好。”现在回想起来,孙永波当时虽然觉得有点奇怪,比如高中同学和远在苏州、扬州的同学都急匆匆赶来看他,但当时被同学的关怀所包围的他丝毫没有联想到“癌”这方面,每天都和来看望的同学高兴地聊天,以至于动完手术后他就盼着可以赶紧回家过年。由于是在同学一步步的引导下才知道了自己的真实病情,因此当知道自己得的是胃癌时,小孙很坦然:“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的惊讶,没有那种从高台一下子跌到地狱的感觉,多亏了同学。”和儿子的平静不同,孙永波的父亲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很激动:“吓坏了,吓坏了,天都要塌下来了。”尽管现在小孙的病情已经很稳定,但作为父亲他仍然时时流露着无比的关心,怕儿子热,关上了休息室的窗,一会给儿子端杯水,一会又来关切地看两眼,朴实的外貌下是对儿子的疼爱。
小孙说,自己一家都是比较乐观的人,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事,但一家人都愿意积极地去面对。尽管有着乐观的精神,但化疗依然给小孙造成了很大痛苦,让他觉得谈起来就难受。他很清楚地记得,第四次化疗是这辈子经历过的最难过的事,当时反应特别强烈,“灵魂就像要出窍了,就那么轻飘飘地走了。那时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暴躁到想跳楼。”小孙回忆时低着头,语气也急促激动起来。记者很欣慰地了解到,孙永波正在接受他的最后一次化疗,等到这次疗程结束,他便可以回靖江家中休养,结束每个月在南京和靖江间来回奔波的生活,等待九月开学时可以回学校完成三年级的课程。
特别想见周煜
由于在孙永波生病住院期间,同校患上白血病的外语学院周煜曾经把募捐款中的三万元转赠给他,在全校引起很大的轰动。当记者问小孙和周煜是否还有联系时,他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我一直都想去看看她,可是每次化疗后都很虚弱,一次次的错过了,非常的惋惜。”原来,在和周煜互通过一次信后,他们就再也没机会联系,关于对方的容貌,也只是在DV上看到,因此小孙心里特别想和周煜见上一面。小孙说,在这次化疗结束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一定要去看看周煜,因为听说对方的病情比较复杂,比自己的病难治,当初收到对方的赠款时,他非常感动。记者在和周煜所在的南大外院联系后得知,周煜目前已经毕业了,但病情还在治疗中,估计还要不少时间。
在和小孙谈论他得病的原因时,记者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因为平时饮食不规律,对这点小孙一下乐了,他告诉记者,大学生平时饮食都乱得很,特别是学理科的,做起实验来就不要命,忽略顿饭是很正常的事,而平时没实验课时,早饭是肯定不吃的,午饭一顿,晚饭一顿,上完晚自习后半夜12点再去校门口吃顿饺子当消夜,后来他才知道,睡觉前饱餐容易引发胃癌,可看看自己的同学,现在仍然过着三餐不规律的生活,他希望大家不要只顾学习不顾健康。
校方:只针对“危及生命”的重症学生
对于该项基金的设立,南大发展委员会国内部的刘主任告诉记者,该项基金的来源有两部分,一是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捐款,二是学校拨款。基金预计按100万元的规模设立,估计每年可救助5位重症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可获得该基金资助?刘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基金刚刚设立,具体的操作细则还没有最后出台,但一些原则已经确定。发起设立基金的5部门将设立一个类似于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机构,负责管理基金发放。只有正式注册的南大在校学生,并且是患了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才可以申请基金帮助,而申请的学生必须通过有关专业部门(主要是校医院)的条件审核。刘主任解释说,对于患大病的学生,不是没有这个基金就不救了,学校本身的公费医疗补贴以及保险费等等就可以帮这些学生承担一部分,而基金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补上这些补助不够的部分,让患病学生能得到更好地治疗和康复。
互助基金短短半月筹到42万捐款
该基金自本月初设立后,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各界募捐。据刘主任介绍,他们有针对性地向一些和学校有联系的校董、企业以及学生家长发出了倡议,目前总共已经筹措到了42万元的捐款。一位工程院院士收到倡议后,一下子就捐了5万元,一位香港的校董捐了4万元。一位姓祝的学生家长听说此事后,特地捐了一万元,他表示,自己孩子的母亲去年也患上了这种绝症,能理解病人亲属的感受。募捐开始后,发展委员会的员工自己先捐了2000元,研究生院把所有老师的加班费捐了出来,一位姓王的学生家长,特意让自己的司机开车从安徽芜湖赶过来,捐了两万元现金。刘主任表示,募捐活动还在继续进行,如果捐款达不到100万元,剩下的部分将由学校拨款补足。目前,所有的募捐款一共有42万元,虽然离100万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在短短半个月内就筹集这么多仍然令人觉得欣慰。
孙永波希望基金会帮助更多人
普通人即使感冒要花的钱也不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孙永波谈到医疗花费时显得有点茫然:“保险一部分,公费医疗一部分,还有些募捐的钱都是系里帮我保管和支出,现在剩下的那些钱应该能支撑到治疗结束和以后的复查吧。”小孙说,当初在筹集到大家的爱心捐款后,他曾经和系里商量,自己只拿治疗所需要的那一部分,剩下的都捐给学校的重症基金会,不过在系里权衡下,认为前期的费用是够了,但是后期还需要频繁的复查,要用多少钱没个准,因此募捐款并没有像他提议的那样划入基金会。小孙表示,他非常赞成建立这样一个求助性质的基金会,虽然自己现在的募捐款够用了,还没有必要申请基金,但是对同学来说,多了一份保障,是件值得倡议的好事,他希望南大能尽快把基金会的细则出台,用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社会学者:道德帮助不能代替政府责任
南大设立的“学生重症医疗救助基金”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拍手叫好。对此,江苏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士表示,学校或者政府部门设立这种针对学生的大病救助基金目前并不多见,像南大这种学校机构主动设立这样的基金,对于许多患病学生来说,解决了燃眉之急,显然是非常好的事。而南大一名社会学者邓先生则表示,听到这个事情,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因为虽然这个救助基金的设立是好事,但其中的问题被忽视了,就是针对患上大病的学生,政府或者学校方面理应负相关责任,而现在却是这种道德化的努力占了主导。大学生进了校门,实际上就和学校产生了一种契约关系,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是中国传统美德,但明确相关责任,让有关政府部门或者学校负起责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