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日军余部全被围困在柳树沟、双峰、小崖坡一带高地。下午,陈赓部自北向南,周希汉部自南向北再次发起总攻。战至7日拂晓,残敌逃往榆社县城,永野中佐以下400人被我击毙。这就是被刘
伯承称为“著名的最激烈的战斗”之一的双峰之战。    战斗结束,陈赓、周希汉前往师部汇报。陈赓嘻嘻哈哈地说:“首长,我们可以去买羊肉吃了吧?”
   “行,现在买羊肉是你们的头号任务。”原来,刘、邓9月5日下达的命令是这么写的:
   正太百团大战已胜利结束……决定各部除以一部游击外,就现地休整七天(一礼拜)。工作是:
   1、休养体力,保障给养,买羊肉吃。……
   这个细节,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道命令共布置了6项工作,其余5项是:收容整理、总结经验教训、记功给奖、统计伤亡人数、开干部会和军人大会。而第一条就是“买羊肉吃”。
   双峰之战,标志着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在129师战区内的结束。
   晋察冀军区方面也以一个一举攻克6个据点的大胜仗于9月10日结束了在正太路的战斗。
   由于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较太原方向的日军先开赴正太路,军区方面较129师早遇到援敌的威胁。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阳泉以东的破击战没有西段的彻底。阳泉日军在8月24日左右判断:“从整个战况看,阳泉西部地区最为激烈,其东部地区一般是巩固的。”
   根据这一判断,当日军开始反击时,就首先以129师为主要作战对象,即“首先在石太线以南地区捕捉、消灭第129师”。于是,正太线以北地区就比较空虚了。特别是“盂(县)、寿(阳)地区之敌亦大部南调,极为空虚,各据点至多不过200人,甚至有少至20、30人者”。
   另一方面,“敌人在娘子关至石(家)庄以至定县已沟通,兵力约5000人左右,并相当地巩固了铁道的沿线,特别是娘子关至石(家)庄段”。
   两个方面综合,结论是:“本集团(军区)在现在地区内进行机动可能性不大,且有反被敌钳制之弊……应转移攻势以图扩张战果。”于是,军区决定,一部“留现地区,钳制娘子关至石庄间之敌,”主力“向盂县地区出击”。
   盂县之战于9月1日打响,当日即克复了会里,随后又于9月5日攻克上庄、下庄,并对盂县县城形成大包围形势。
   由于129师作战部队已于9月4日基本退出了正太路,只留一些小部队在正太路上打击敌人的修路行动,日军的机动性增强。盂县之战打响后,日军便抽调兵力增援盂县。9月5日,敌援盂部队在寿阳、阳泉集结。9月7日,寿阳出敌500人,阳泉出敌1000余人,伪军200人,同时向盂县出发。后续仍在增加。
   在敌援军未到达之际,军区出击部队又利用围城的机会,连克关头、西烟两个敌据点。最后于9月10日结束了战斗。
   盂县之战共攻克东、北会里,上、下庄,还有关头、西烟等6个据点,毙伤日军400余人,缴长短枪122支,机枪8挺,炮5门,胜利地结束了正太路东段的战斗。
   平汉路、同蒲路及各侧翼的战斗有的已经结束,有的仍在继续,因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以正太作战为中心,所以,八路军总部宣布: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正太作战已于9月10日结束”。
   5、辉煌的胜利与千发子弹
   正太破击战酝酿时期,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彻底把正太路搞掉,一种是把它打断一段时间。
   总部最后的决策是:“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722预备令)
   除了这种正式的命令外,总部还提了一些希望,提出:“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太路之程度为定。”“破坏愈是彻底……对整个太行山根据地之巩固更是有利……便使我军队作战容易取得主动权与整个战争。”
   最后的成果,超过了命令的要求,但没达到希望的目标。
   最后的成果如下:
   破坏铁路301里,炸毁铁桥38座,石桥62座,木桥70座,水塔13个,车站23个,毁坏路基182里,炸毁隧道3处。
   同“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的命令相比,大大超过了规定的任务。
   日方承认:“石太线被破坏之广泛及其规模之大,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其破坏的具体情况是:一、破坏铁道于8月20日夜半与袭击同时进行,到9月4日为止……连续的、反复的应急修复施工,也受到共军的扰乱。二、彻底的大破坏,特别严重的是芦家庄西面……的构桁桥……三、……(铁轨)大部分不能重新使用;另一部分铁轨则利用居民搬往内地……
   “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重大,恢复建设需要相当时间与大量资金。”
   日军在10月15日的《破坏修复情况》的报告书中提到:“京汉线从8月25日开始,大体按预定的行车计划作昼间运行。同蒲线也在9月8日全线通车……石太线于9月20日完成应急修复。”
   这就是说,10月15日,正太路还没通车。
   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发布战报,说“正太路被我毁灭为最厉害,直到现在已3月有余,仍未修复”。
   很明显,这是一个远远超过了预定目标的辉煌胜利。
   但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因15天时间完全可取得更大的战果。为什么没取得更大的战果呢?
   在关于百团大战的总结中,晋察冀军区表扬了这样一类典型:“在这次战斗中,节省弹药有很大进步。例如,第三团在南线战斗中,仅消耗弹药6000发。第一团南坡头(灵邱县)战斗中消耗了900发。”
   900发子弹,每人5发,仅供180个人军训时打一次靶,一团像129师的772、769团一样,是晋察冀军区最得力的主战团,一次战斗只舍得打900发子弹,真令人心酸。
   这不是个别情况。
   据129师统计,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全师作战大小181次,共消耗步马枪弹19.2万发,重机枪弹4.1万发,轻机枪弹7.58万发,各种炮弹400发。平均每次战斗,约消耗步马枪弹1000发,重机枪子弹200发,轻机枪子弹420发。
   炸药也严重缺乏,带来了许多遗憾。
   正太路上有一座铁桥,在井陉附近,叫乏驴岭铁桥。这座桥长120-130米,是一座吊索式的铁桥。炸桥工兵要求领450块黄色炸药,但军需部门只发了150块。结果,“仅将桥之左端炸毁了一部,铁轨炸毁了数条。”因井陉县城一直由日军占领,8月20日晚上那个时机一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军需部门不采纳工兵的意见,有责任,也受到了批评。但如果有充足的炸药,军需部门会这样“小气”吗?
   从成功的爆破实例中,也可看到当时炸药的紧张。9月2日,我十分区部队在北宁路上曾连结7个地雷将机车炸毁,将车皮50辆、汽车6辆全部焚毁。
   军区总结报告说:“过度浪费也不适当,如北宁路十分区爆炸火车,地雷可减少三分之二仍能完成任务。”
   还有更大的遗憾呢!
   8月20日夜,129师狮垴山作战部队派出一部攻占距敌阳泉警备司令部仅300米的庙高地,又派小分队潜入城内,袭击敌旅团司令部。其声势使日军判断:“20日夜,直接进攻阳泉的共军兵力,据判断至少2000人。”
   这时,阳泉城内的兵力,据日方资料,计日军680人,伪军可用兵力四五十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