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炼油项目位置示意图。
|
大炼油将给青岛带来什么
大炼油对于山东和青岛来说,都是一个梦寐以求的重点项目。兴建青岛大炼油项目是调整国内炼油产业结构,应对国际挑战,提高炼油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地方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按照规划,该项目每年将生产成品油760万吨,化工轻油100万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对于青岛西海岸来说,大炼油这一项目的实施,无疑也是一个历史性转折。
可观测的大拉动效应
据有关专家分析,石化工业对经济的带动和促进,将以几十倍的增长效应递增。与未来各类上下游厂区内直接围绕生产的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相比,石化产业对西海岸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将更为广泛和深刻。目前,这一带动作用正在逐渐显现,从港口物流到房地产业、生活服务等各行业,都在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新的评估,以做好应对的准备。
从产业带动上讲,从炼油开始的产业链非常长,可以说是层层带动,比如说三大合成原料中的合成纤维出来后,又带动纺织,纺织又带动服装加工、纺织印染、制鞋制帽。再比如塑料,又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当然青岛大炼油的带动力是全方位的,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第二产业来讲,由于它的产业链非常长,像为其生产的设备、生产原材料、零部件、钢铁、水泥等,能够拉动的相关产业非常多,它的增值是1:10。对第三产业来讲,像社会化的运输、施工、港口、就学、餐饮、医疗、商业、房地产等,都将得到极大的带动。可以预测,随着石化基地建设的展开,围绕这一产业的大量的资金流、物流和人流,将不断地涌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上下游项目进入西海岸,产业链将会不断拉长和向纵深发展。
可预期的大辐射蓝图
目前,由于看好石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已有总投资约7亿美元的众多石化下游企业落户西海岸,与此同时,还有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和我国台湾省等地的世界几十家著名化工公司,在上游原料来源由于大炼油的出现而进一步突破之际,正在酝酿进入。大型炼油工程早一天投产,后续石化项目的尽快到位,无疑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强大的动力,也必将为企业和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有利的选择。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将衍生出上万个就业机会。除了由高达几十米、直径近10米、单体最重达2000吨左右的反应器等大量塔、罐和管道组成的主要工艺装置以外,厂区内直接围绕生产的功能区域以及管理、污水处理、动力、油品储运、铁路和公路装卸等辅助设施区域,就需要各类工种的员工近万人,同时还将为相关产业链的就业空间提供辐射。据介绍,这一工程将摆脱过去国家投资重大项目的传统模式,采用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说,企业大量从业人员和围绕这一项目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消费需求,将完全社会化,由此,大炼油无疑将为西海岸新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会和促进力量,西海岸城区的扩张和裂变,由此将会进一步加速。
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还将有更多的科研、教育等相关的高端产业,不断进入并借机发展。
可触摸的石化基地远景
原油战略储备能力的增强和以大型炼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基地的建设,不仅将使西海岸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一个新兴的大型石化基地,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将使青岛原有化工行业的资源诸如以石油加工、纯碱、烧碱为主的基础化学工业,以染料、涂料、海洋化工、海洋药物产品为主的精细化学工业,以轮胎、运输带、胶管、新工艺炭黑、胶鞋为主的橡胶加工业等产业链得以优化,从此有了充足的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填补了产品结构的空缺,为原有的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
青岛大炼油项目将要安装的一期年加工原油能力为1000万吨的炼油装置,是当今世界最大最先进的一种装置。大炼油能够继续实现二期工程和不断进行下游项目建设,那么以炼油厂为龙头,将有更多投资巨大的化工企业摆放在它的附近。另外加上来此“扎堆”的大量衍生品生产企业和厂区外配套的油港、油库群、液体化工码头、电厂、供水厂、污水处理设施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岛西海岸大型石化基地的设想将变为现实,西海岸油港区以西沿胶州湾一带的十几平方公里海边滩涂,将会建起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化基地。
采用国际环保指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炼油不会污染靓青岛
大炼油项目将带给青岛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会形成一条产业链,拉动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但大炼油会对青岛生态环境带来多大的污染?这一问题让很多人担忧。
对此,山东省与青岛市领导明确提出“只走半步”的原则。市领导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对于汽车工业和造船业的发展,项目再多也不怕,在青岛能搞多大就搞多大。惟独石化,我们提出只走半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国际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工厂。对后续的石化项目,我们只选择不排污、少排污以及排污能够得到基本治理的项目。其它的项目赚钱再多,我们也不建设。
中石化集团有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大炼油的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会造成污染。项目投产后不会破坏青岛的碧海蓝天”。这位负责人坦言,中石化、山东省在操作大炼油项目时,会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以牺牲碧海蓝天来发展大炼油。”依据这一原则,大炼油工程按照21世纪炼厂概念进行设计,具有规模经济、技术先进和环保领先的鲜明特征。从原料处理、加工至产品精制均采用先进的加氢工艺技术;工艺装置和系统工程采用集成化的节能技术,有效降低能耗。工厂在产品结构、质量、环保指标、公用工程消耗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据介绍,大炼油全厂硫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计划还将筹建污水处理厂,在生产全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精心操作,力求使污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
另据记者了解,青岛大炼油整个项目将实现全流程封闭的清洁化生产,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环境目标。它所生产的汽柴油产品的质量,将全部达到发达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达到我国2010年的排放标准。
大炼油大事记
青岛大炼油从意念萌生到方案“落地”可谓“一波三折”、“十年磨一剑”,如果从最初的思路谋划算起,大炼油项目真有20多年的历史,即便是从这个项目开始拟订“腹稿”那一刻算起,也经历了十多载寒暑。
●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东提出把胜利油田建成第二个大庆,当时,胜利油田产能2000万吨,而大庆油田产能5000-6000万吨。由于那时我国还是石油出口国,胜利油田规模要提高,必须建设出口码头,于是,修建黄岛码头,把管线从胜利油田一直修到黄岛的思路应运而生。
●进入90年代,国内石油需求量大增,出口锐减,在此背景下,投资数亿元的黄岛码头开始闲置。山东省委提出,利用该码头发展石化产业,并着手寻求合作伙伴。
●1992年,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和韩国双龙精油株式会社经过考察后,向中方表达了积极合作的愿望。同年10月,中、韩、沙特三国五方签署了关于合资建设炼油厂的意向书。随后,当时的山东省计委向国家计委报送了“中外合资青岛炼油厂项目建设书”,并且得到批复。后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该项目暂缓实施。
●2001年2月,山东省及青岛市政府将中石化作为主要的招商对象,这才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中国石化、山东省和青岛市三方重新审视炼油工业发展环境,签订了“关于青岛大炼油项目合作意向书”,大炼油项目重新浮出水面。此后,三方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
●2002年7月,该项目正式由国家批准立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100亿元,将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设计建设,一期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主要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液化气、石油脑、苯、混合二甲苯等产品,投产后年销售收入为300亿元。
●2003年6月,位于胶州湾内、油港一期码头西侧的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开建,该码头的建设不仅填补了青岛口岸没有专用液体化工码头的空白,也成为支持大炼油的一个重要的配套项目。
●2004年6月,《青岛大炼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此前,《青岛大炼油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评价报告》、《青岛大炼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已分别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至此,建设青岛大炼油工程涉及的所有报批事项均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复,标志着青岛大炼油工程已获准建设,青岛石化基地建设终获突破性进展,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2004年11月18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标志着青岛大炼油项目建设进入加快发展轨道。
●2004年12月29日,青岛大炼油工程EPC总承包合同签字仪式在京举行。青岛炼化董事长杜国盛代表青岛炼化分别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及宁波工程公司4家总承包单位签署了工程承包合同,标志着该项工程进入了加快建设和推进的新阶段。
●2005年6月22日,青岛大炼油在开发区隆重举行了开工仪式。
大炼油为何“花落”青岛?
青岛大炼油是国家重点石油化工项目,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石化新建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炼油厂。大炼油项目的建成,将会对青岛、山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还为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石化成品油管线还将连接上山东周边省份,可将市场辐射到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大炼油项目也是全国经济布点中的一步棋。为什么中央这么慎重布局这个新点,将选址定在青岛?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大炼油可行性研究报告,筹建青岛大炼油项目是调整炼油结构,满足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市场的需要。而专家一致看好青岛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青岛有为大炼油项目做依托的资源优势。据介绍,黄岛码头设计能力为3000万吨,有25万吨级、5万吨级、2万吨级原油泊位各一座,有成品油泊位多座。采用25万吨级原油接卸中东原油进厂,与国内其他港口一般10万吨的泊位相比,每年接卸1000万吨原油可节约非常可观的运费。由于厂址距离码头近,原油离港入厂又可节省巨额费用。另外,黄岛区还有可储存2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罐,原料和产品的接运、装卸和外输设施已基本形成,场外工程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投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再者,青岛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毗邻韩、日,水陆空交通便利,化工产品和原材料进出口非常方便。青岛大炼油的建设地地势开阔,北部是胶州湾,南邻黄岛新城,西依胶黄铁路,东毗黄岛电厂和油码头,可以说发展石油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中石化有关负责人认为,该项目主要依靠进口原油,因此炼厂应建在离码头近的地方,厂址的选择也充分考虑了青岛的港口优势,运输便利,可以大大减少运输的压力和成本。
本报记者周建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