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地名一向有“无声的向导”之美称,但记者今天从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现场会上了解到,由于受经费欠缺、归属不清、命名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这项工作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民众对地名公共服务需要越来越广泛,大到内政外交、小到走亲访友,无不广泛使用地
名。与此同时,由于地名公共服务缺失,给人们的社会交往、信息收集等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影响到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效率。
“我们很希望尽快建立起一套使用方便、优质高效的地名服务系统,但问题是,制约因素太多”,采访中,一位在基层地名办工作的同志告诉记者,按规定,在城乡设置标准化的路、街、门、楼(户)牌,需要大量资金,但政府部门并没有这项预算,这给设牌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尤其是农村,设牌时不得不收取成本费等费用,这引发了群众的不满。至于地名网站、触摸屏、地名电话查询等地名信息服务,没有资金更是无异于“纸上谈兵”。其次,由于公安机关是户籍管理的主管机关,现在,随着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换发,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安和民政争夺门牌设置管理权的现象。还需一提的是,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现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在命名时,置地名命名规范于不顾,随意起一些诸如“××山庄”、“××花园”、以及“巴黎××”、“荷兰××”等一些大、怪、洋、偏的名字,按规定,这些不规范地名是非法地名,公安机关不予采用,这给居民的落户、入学等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完)(记者 武宗义)
责任编辑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