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据重庆晚报报道,17岁的李文,就读于重点高中,今年参加高考。 “卖房救子”,是文文有记忆来记住的第一个家庭故事。爸爸说,那时全家还住在攀枝花。两个月大的文文发烧引起急性肺炎,为救孩子,父母卖掉了房子。命保住了,一家三口从此却只能租房度日。
5岁时,文文随爸爸妈妈搬到了重庆。因为家里“穷”,文文6岁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卖报纸。周末跟妈妈一起做家务。除了过年,文文很少穿新衣裳。 高考临近,文文和父母商量,想报考本地的西南师范大学,一来离家近,二来师范类考生学费要低一些。谁料,父母齐声拒绝,说希望文文考到上海,学习经济管理。并郑重地说,只要文文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经济系,就奖励她出国旅游,并在上海给她买辆车。文文很吃惊。
一次偶然的机会,文文听到爸妈的对话,妈妈说,终于要熬到头了,应该告诉文文咱们瞒了她这么久。爸爸坚决反对:“不行,我们说好了的,要等孩子进入大学再讲。”
看着推门而入的女儿,爸爸妈妈惊呆了。终于,妈妈告诉文文,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藏富”,目的是让女儿在清贫艰苦的环境中生长,保持“纯洁的心灵”。
日前,文文写给某杂志一封信,她说:“当我知道自己的父母其实很有钱时,我十分苦恼。爸爸妈妈骗了我17年。难道这个社会教育孩子都要靠骗吗?”
重庆大学心理学教授李志称,这种“藏富”行为在国外比较多些,有些人甚至是在父母去世时,看到遗嘱才知自己家财万贯。但在崇尚亲情和“家庭式第一教育”的中国,这种做法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甚至对父母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