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今日讯
今天下午,美籍华裔、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将抵达青岛,开始他在山
东“寻根之旅”的最后一站行程。
明天,丁教授将来到他父亲的母校所在地——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大学)演讲,并接受海大授予的“客座教授”称号。
丁肇中教授跟青岛有一段特殊的缘分———他的父亲丁观海作为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的前身)的毕业生,在青岛学习、任教过很长一段时间,并和刚刚去世的曾呈奎院士是同事。而丁肇中教授小时候也曾在青岛上过一年多小学。
据悉,这是丁肇中首次带着妻子苏珊·丁和19岁的儿子回到山东老家。(本报记者)
新闻链接
丁肇中1936年1月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祖籍为山东省日照。早年在中国上学,其父为山东大学毕业生,曾在山东大学任教。1949年丁肇中随其父去台湾省,1956年去美国。1994年被聘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它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颁发的劳伦斯奖。
丁肇中童年与青岛
丁肇中的童年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度过,他随父母从家乡日照涛雒开始,南京、芜湖、合肥、海州、汉口、重庆,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其童年的足印,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丁肇中真正开始念小学是在1946年的青岛,当时的他已经有10岁了,读的是一家德国天主教办的小学,叫德兴街小学。而之前的读书生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在念小学期间,丁肇中的语文和历史是很棒的。有一次历史考试,丁肇中只是在考前的一晚背了背书,第二天就拿了100分。
丁肇中曾讲了儿时一件难忘的事情:在德兴街上小学时,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修女,因为是天主教学校管理得特别严格。丁肇中感到很压抑,去了两天就对母亲说不想去了,母亲立刻为他换了学校。此后,在丁肇中的人生中母亲总是给他最大的支持,从不强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在很多地方有人问他成功的经验,他的回答就两个字:兴趣。而这兴趣背后,显然寄托着母亲的一番苦心孤诣。来源《齐鲁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