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局局长唐会礼: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大力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强威海港与青岛港及威海区域内港口间的相互合作,错位竞争,联动发展;以“前港后厂”、“前港后区”等方式,全力打造临港工业园区,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经济接轨青岛,交通先行。我市交通行业如何主动率先实现与青岛对接、为全市接轨青岛当好先
锋?全市接轨青岛加快发展工作会议结束后,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交通局局长唐会礼。他表示,要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港口的规划、建设、对接,为我市接轨青岛、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撑。
唐会礼说,实现与青岛的交通对接,首先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大力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目前我市正抓紧制定与青岛同步的、既分工合作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体系规划,完善沿海港口、公路、综合运输枢纽布局,建立智能化、信息化的交通支持系统。在打造“两小时城际交通圈”中,全力抓好国家重点公路项目威乳高速公路建设,千方百计加快荣莱高速威海段立项审批工作,争取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07年与威乳高速同步竣工通车,实现威海至青岛公路主通道升级改造。积极推动我市与青岛及半岛城市间的客货运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威海至青岛间的港口集装箱运输及专线运输,以威海货运网为平台,推动货运企业进一步加强与青岛及周边城市货运市场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与青岛交通网络对接中,关键是实现港口间的相互合作、联动发展。对此,威海交通系统有什么新的思路?唐会礼说,我们首先要搞好港口定位,将威海港口定位为青岛港的喂给港,主动接受青岛港的辐射和带动,与青岛港错位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在威海市区域内,形成以威海港为区域中心港,龙眼港、石岛港、蜊江港为地区性港口,张家埠港、乳山港等为地方辅助港的分工合理、层次分明的港口群。威海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主要从事国际近洋运输和威海港至青岛港转世界各地远洋外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充分发挥威海距韩国、日本海上距离比较近的地缘优势,使我市近洋外贸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流通,远洋运输货物可以以较为低廉的运输成本,运往青岛转口世界各地。威海至青岛外贸集装箱航线自2003年8月开通以来,集装箱吞吐量以年35%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完成的箱量占威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30%多,目前我市正在协调运力,进一步加大航班密度,增加箱位,争取达到天天班,实现出口集装箱货物的无缝对接。
唐会礼说,青岛港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与青岛港加强合作是当务之急。我们不仅要学习引进青岛港成功的发展经验,还要借助青岛港的人才和设备优势加快威海港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在与青岛港商谈人才培养、设备转让等方面的合作事宜。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探讨与青岛港实现更深层次、更广层面上的合作,充分利用青岛港资金雄厚的优势,商讨合作建设大型深水集装箱、原油、矿石等专业泊位,使以青岛为目的港的船舶在威海装卸。
唐会礼说,为加快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我市及时调整了港口建设计划,将威海港三期工程与规划中的四期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新的工程将建设2个5万吨级泊位、2个7万吨级泊位和2个10万吨级泊位,预计2007年底完工交付使用。同时,威海中心港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新建泊位10个以上,其中集装箱、滚装作业区和散杂货作业区全部建成,石油储备库、煤炭、矿石等进出口储备基地部分建成,使威海港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亿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到“十二五”中期,全市港口新增万吨级泊位29个,新增吞吐能力5000万吨。今年下半年还将按一级公路标准开工建设疏港公路,并与全市公路主骨架网相衔接,以进一步提高威海港的集散功能。在与青岛港口的对接过程中,还要加快对全市港口资源的整合,把威海港作为区域中心港,采取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其他部分港口进行整合。第一步,“十一五”期间,以威海港为主,整合威海湾内的港口码头,使威海港吞吐量2年内翻两番,达到4000万吨。第二步,以资本为纽带,把石岛港、龙眼港与威海港进行整合。第三步,将部分经营不善、发展前景不好的港口或码头的经营权转让给造船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引进外资和先进的造船技术,变港口为造船基地。
唐会礼表示,要利用接轨青岛的大好机遇,全力打造临港工业园区。我们将充分发挥港口和地域优势,以“前港后厂”、“前港后区”等方式,全力加快打造临港工业园区的步伐,发展大进大出的临港经济。初步计划是,在威海港新区逐步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保税仓储基地,建设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和临港园区,鼓励中外投资者在园区内从事贸易、加工、仓储、物流分拨运输及其他贸易。在龙眼港、石岛新港发展船舶修造业,建立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要通过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努力实现港区联动,把港口做大作强,促进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信息来源:威海市地方商务之窗)
(信息来源:山东地方商务之窗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