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表现不错,按时到校上课,据观察没有去过网吧,总结这一个月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变为‘绿色’”、“工作以来,表现良好,思想稳定,没有出现负面波动,正在向‘黄色’、‘绿色’转变”,这是市南区湛山新湛二路社区两位“黄色”、“红色”青少年的表现记录。 近来
,市南区针对社区青少年开展了“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坚持理论化构筑、标准化划分、人性化运行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社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 何为“红黄绿”预警机制
“红黄绿”预警机制,主要通过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评估体系,以青少年日常行为表现以及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为主要判别依据,将社区青少年大致化分为“红”、“黄”、“绿”三大群体。“红色”,代表曾经有过触犯《刑法》或《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青少年;“黄色”,代表生活在单亲家庭、困难家庭以及有长期逃课逃学、迷恋网吧、打架斗殴、性格孤僻等不良行为倾向或现象的青少年;“绿色”,则代表大多数行为正常、健康成长的青少年。
通俗地说,“红黄绿”预警机制就是把青少年纳入社区,根据表现划分群体,用社区的力量帮助青少年走健康的人生道路。
与整个预警机制相关的,是社区预防计划目标管理责任制、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机制、社区青少年事务协调处理机制、社区青少年跟踪关爱机制、社区青少年成长预警监督机制等五种工作机制。与这五种工作机制相结合,以“红”、“黄”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工作对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教育和帮教措施,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帮”与“被帮”的选择
“帮”与“被帮”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市南区有关部门组建了多支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帮教小组,并认真界定了“红、黄、绿”青少年群体,为预警机制的运行做好前期准备。
该区依托法律援助、关爱帮扶、心理辅导、青少年帮教、权威监督员、群众监督员等六支以关爱教育督查为工作内容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了法律帮教组、生活困难帮教组、学习困难帮教组、心理咨询帮教组等四个帮教组。六支队伍、四个帮教组根据预防工作的客观要求,结合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多方面地开展预防教育和帮教工作。
在工作中,各帮教小组充分利用社区普遍建立的“一校、一行、一屋、一站、一卡”———即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少年道德银行、青少年关爱屋、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社区青少年关爱卡,加强青少年教育,完善青少年管理。
分类界定“红黄绿”青少年群体,是运行预警机制的起点,也是做好教育帮教工作的关键环节。市南区制定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评估体系,对青少年在学校、社区、家庭三大活动区域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出于保护青少年的目的,社区对青少年的类别划分严格保密,不对外公布,也不告知青少年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将“红色”青少年和“黄色”青少年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湛山街道办事处是较早开展此项工作的社区,他们目前确定了2名“红色”青少年、23名“黄色”青少年,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社区在帮扶青少年的过程中有相对便利的优势。哪怕社区居民在小区里散步,都有可能发现没有去上学的青少年。因此,有了“红黄绿”预警机制,加上宣传到位,市南区各社区建立了全覆盖的监督网络。一些孩子在逃课之初就被及时地发现,全赖社区居民的热心与提醒。
人性化的帮教方式
针对“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市南区开展了不同内容的工作,但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原则:人性化准则。
对“红色”青少年,市南区主要依托阳光学校,成立社会矫正工作站,与被帮教青少年签定帮教责任书,采取个别帮教的方式,并敦促其参加社会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矫治。该工作站成立一年来,共帮教12名未成年人罪犯,引导他们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长达568个小时。截至目前,没有一人出现再违法犯罪。
某社区有一个曾经“两进宫”的刑释解教青年,没有生存技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无以为继。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街道办事处为这个青年找到一份工作。这个青年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对“黄色”青少年,帮教人员严格把握两条原则:不能引起家长反感,不能导致孩子抵触。某社区“黄色”少年张某接连几天出现逃课情况,社区居委会主任给其家长打了电话,委婉地询问家长这几天孩子是否放假或者早放学,很自然地告知张某在社区中游逛的情况。帮教人员在社区碰到张某的时候,不是斥责而是以闲谈的方式给他讲道理。在帮教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张某及时回到学校正常上课。
帮扶人员经常说,帮教犯了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耐心和不露痕迹的关心是完成工作的关键。按照有关规定,帮教人员每月要进行几次回访,他们通常不会生硬突兀地登门,而是利用在社区中遇见或者串门的时候,利用闲聊的方式了解情况。
对于“绿色”青少年,主要以开展普及法制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如结合“四五”普法教育,聘请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并开设“青少年模拟法庭”;举办革命英雄事迹报告会,邀请市关工委校外指导老师为社区青少年做报告;组织管区内青少年观看“反对邪教、幸福安康”系列教育片;市南团区委还挑选了中国海大法学院、青大法学院的共青团员担任社区法律志愿者,定期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法律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把孩子们牢牢吸引在了健康成长的正轨上,并有力地完善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本报记者姜慧丽本报通讯员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