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比赛中,国青队员多次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新华社发) |
昨天,国青领队冯
剑明公开批评了球队行为不职业,队员在饮水和食物方面随意性太大。同时,他也对主教练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提出了不同看法。冯剑明的话引发了对球员职业素质的思考。
体能:训练量饱受争议
国青在德国训练了近两个月,克劳琛始终坚持小运动量的训练方式,这也是引发他与中方教练组矛盾的重要原因。中土之战,国青队多人出现抽筋现象。第二场比赛同样如此,卢琳和周海滨就是因为肌肉拉伤没能列入首发名单。在下半场,队员在场上腿很软,就像踩棉花糖一样。这一切都使得中方教练忧心忡忡。
队员的解释是:“从德国开始,我们就一直感觉上的量不够,很多时候好像就达到平时在俱乐部的一半,主教练就喊收工了。我们也不明白究竟需要多大的量才能打满90分钟。”
饮水:啤酒可乐成主打
直到现在,队员还经常在下榻的米特兰酒店的大堂自由选择可乐、芬达等碳酸饮料,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碳酸饮料对身体没有好处,运动员更应该喝一些运动饮料,白水的效果也远好于可乐。
“一开始读体校,大家哪有那么好的条件,教练也不可能费心考虑这些。大家运动完喝可乐解渴,这都成为习惯了,所以没事的时候大家还是习惯喝可乐而不是白水。”一队员是这么解释的。
在饮水方面,队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说。喝酒甚至酗酒,有许多人是用这种方式来打发自己的休闲时间。“我不能说百分百,但球队里至少有60%的队员经常在无聊的时候出去喝酒。有的甚至把啤酒偷偷带回房间喝。”上一届国奥的队员这么说。这届国青队伍里也有个别人特别能喝。
毫无疑问,酒精和碳酸饮料会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负面作用。中国球员运动寿命不长,经常在30岁刚过就要退役,这些不良的习惯在客观程度上是罪魁祸首。
职业素质,是考核一个队员是否是优秀职业运动员的重要参照指标。很多队员如果要希望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在细节方面的职业化之路还任重道远。(特约记者
周志刚 晚报乌德勒支今晨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