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2E巡航导弹试射成功后,陈水扁由要求大陆“撤除”导弹改为“销毁”导弹
6月5日,《中国时报》等台湾媒体报道称,台军已于3月成功试射“雄风”2E型巡航导弹。该导弹射程约1000公里,“可以覆盖大陆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香港、上海等城市。
台湾当局的口气立即由
软变硬。台湾“国防部长”李杰公开声称,台军正在发展“战略型武器”。陈水扁则大声宣示:“国共想要谈的撤除导弹也没有意义,导弹问题的重点在销毁而不在减少、撤除。”这是陈水扁首次改口,由要求大陆“撤除”导弹改为“销毁”。
“雄风”2E算不上“战略型武器”
但军事专家认为,台湾所谓的巡航导弹,可能并不怎么样。
首先,“雄风”2E型导弹射程有限。李杰称,这次试射的“雄风”2E型导弹从位于屏东的军事基地发射,飞行500公里后击中目标。从武器的性能来看,“雄风”2E巡航导弹显然不是反舰导弹,不打船舰目标,而是类似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之类的远程武器,攻击陆上高价值军事目标,是台军“防御性反制武器”的一种。
不过,针对媒体的热炒,台湾“中科院”人士低调回应,称此导弹是该院重点项目,但因研发仍有瓶颈,目前进度略有落后;并且该巡航导弹射程只有“数百公里”,而不是外传的1000公里。射程大小往往是导弹是否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参数。根据美国方面掌握的情报,台湾导弹研发始终难以突破射程这一瓶颈。
其次,台军缺乏坐标对比参数。巡航导弹攻击目标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坐标对比参数。由于台湾目前不具备自行发射军事间谍卫星的能力,因此,台军难以靠自身力量获取大陆军事目标的坐标对比参数。而美国始终对向台湾提供如此敏感的情报心存戒备。这使得“雄风”2
E型导弹就像没有瞄准器的枪一样,只能瞎打。事实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掌握了远程导弹的技术,但苦于无法获得目标的坐标参数,因此无力对既定目标发起攻击。
第三,台湾发展战略武器很难为美国所容。台湾军方在上世纪70年代曾研制出射程达100公里的“青峰”地对地导弹,但最终没有批量生产和部署,原因之一是导弹射程不远和火箭推动技术跟不上。当时,台湾曾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探空火箭,但终因美国等国拒绝合作而作罢。
此后,台湾曾试图发展射程更远的地对地导弹,但由于美国的反对,被迫暂时搁置发展计划,转而发展其他用途的导弹。1979年,台湾在以色列“伽伯列”导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雄风”—1型舰对舰导弹。自此之后,台军陆续研发成功“雄风”、“天弓”、“天剑”系列导弹。
但是,台军始终未能拥有战略型导弹,原因即在于,在关键技术方面,美国不肯帮忙。再深究下去,恐怕就是美国不容许台湾掌握战略武器的政治考量。
隔靴搔痒的“政治远程导弹”
香港《东方日报》6月8日的文章评论说,台军成功试射“战略型”巡航导弹,以为就有了反制大陆的战略武器;把大陆东南半壁,包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纳入射程内,就有了对抗的本钱。什么算是战略导弹?第一个条件是能随时打到敌方最遥远的角落,令敌指挥中心和核生化武器基地无所遁形。以此条件,台湾导弹起码要有4000公里的射程。第二个条件是杀伤力具有摧毁性。以大陆地下设施的防弹水平,“连美国的超级钻地弹,也要加上小型核弹头才有可能摧毁”,“雄风
”2E型导弹的200公斤普通炸药弹头,打起来只会是隔靴搔痒。
因此,军事专家认为,确切地说,“雄风”2E型导弹只能算是一种“政治远程导弹”。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说,台湾成功研发“雄风”巡航导弹,目标明显指向大陆,在现今两岸局势并不稳定的情形下,无疑是投下了一颗“震撼弹”。从这种意义上讲,台湾当局研发远程导弹的最重要目的在于政治,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台湾当局“并非第一关心”。